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37.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筒车 的原始碼
←
筒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筒车</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738206792/1000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new.qq.com/omn/20200513/20200513A083BQ00.html 来自腾讯网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筒车</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筒车 '''别 名''' :水转筒车 '''属 性''' :一种工具 '''用 途''' :取水灌田 |} '''<big>筒车</big>'''(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ref>[https://v.qq.com/x/page/o3006eyagx7.html 宁陕县举行“筒车水乡”系列活动引爆乡村游,优酷 2019年10月10日] </ref> == 基本简介 == 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在宁陕县,仅地名叫筒车就有筒车湾镇、汤坪镇组筒车组、铁炉坝的筒车堰。 == 史料记载 == 筒车发明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陈廷章在《水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竹筒起到了叶轮的作用:承受水的冲力(由水的动能(速度)提供),获得的能量使筒车旋转起来。并克服筒车的摩擦阻力、以及被提升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当转过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已灌满了水)将离开水面被提升。此时,由于竹筒的筒口比筒底的位置高(这就是筒口要朝着筒车前进方向的原因),竹筒里会存一些水。当竹筒越过筒车顶部(此时竹筒开始倒水)之后,筒口的位置相对于筒底开始降低,竹筒里的水就会倒进水槽里。你可以调整水槽的位置,使水槽能够接到更多的水。当你发现筒车旋转太慢,或者提不起水,你要在筒车上装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车从水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动能)。你也可以将筒车浸入水中更深一些,来获得能量(这样处理,由于竹筒出水时的位置与筒车轴线之间的角度更大,筒口与筒底的高差也更大,能够使竹筒内存下更多的水)。当水流的速度较低时,竹筒也要相对小一些,否则,筒车从水中获得的能量有限,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反力矩(或者说:势能)。如此往复,循环提水。 筒车本身的效率很低,但无需供给动力。<ref>[https://v.qq.com/x/page/w08405b5b0m.html 筒车的作用1,优酷 2019年2月21日] </ref> == 历史发展 ==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庄周<南华经>记载的汉阴抱翁老人耻用的桔槔,即是竖于井边的提水器械。随着社会的发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先后又出现了戽斗、汲筒、龙骨车(又名翻车)和筒车。戽斗是用粗绳缚于木桶或笆斗的两边,两人对立各执一绳,将河水汲入田间。汲筒是用打通竹节之粗大竹杆,相互连接,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支架,跨越涧谷,引水入田。龙骨车是用连串的活节木板装入水槽中,上面辅以横轴利用人力踏转或利用牛力旋转,沟溪河水随板导入田中。筒车是利用水力运转的原理,让竹筒取水,流水自转导灌入田,不用人力。筒车的使用在安康始于南宋郭浩营田时。恒口千工堰龙口下筒车河是郭浩营田时制筒车引水入渠处,故地留“筒车河”之名。在河东岸崖壁上遗有石刻两方,字迹虽已漫漶,但依稀仍可认出“奉檄制龙筒车”、“提水入堰”、“灌田”等字样。后来发展的高转筒车,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南宋以来,筒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渐行推广普及。明、清之际,安康各县都可见到筒车。地方志书多有记载。诸如平利坝河的筒车垭,紫阳县的筒车沟,宁陕县汶水河的筒车湾这些至今沿用的地名,即可探寻到当年的踪迹。在汉滨区迎风乡黄洋河畔,至今仍可看到筒车风姿。它们在喷珠溅玉、浇灌农田的同时,也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靓丽风景。 == 记载 == 唐诗人[[刘禹锡]]有《机汲记》加以描述。直至今日,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车”,依靠齿轮传动带动筒车;“高转筒车”,通过两大轮,将低处之水带向高处,结构均巧妙合理,为我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宋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宋史.太祖纪三》:“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輓金水河注邸中为池。”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明王临亨《粤剑编》卷三:“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 构造 == 筒车是用竹子或木头制作而成,先做一个大立轮,再用圆木制成滚筒将其架起,在滚筒上安装几十根骨架起支撑连接作用,圆轮的周围还装有木叶轮和许多中空、斜口的大竹筒。上下各有一个轮子,下轮一半淹在水中,两轮之间有轮带,轮带上装有很多尺把长的竹筒管。流水冲击下面的水轮转动,竹筒就浸满了水,并自下而上地把河水带到高处倒出。结构是:以木或竹制成大型立轮1,用横轴2架起,轮周斜装若干小木筒或竹筒3,轮的下部浸入水中;水激轮转,浸入水中的小筒被水灌满,当水轮转到上部时,小筒自动将水倾泻入木槽4中。 == 分类 == === 畜力筒车 === 依靠齿轮传动带动筒车。 === 高转筒车 === 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通过两大轮,将低处之水带向高处,结构均巧妙合理。 * 1、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 * * 2、高转筒车由上、下轮、简索、支架等部件组成。 * * 3、下轮有一半埋于水中,汲水高程可达十丈,如两架筒车配合则可达二十丈。 * * 4、汲水筒长约一尺,以索相连成链环状,筒的间距为五寸,索链用竹制成。从传动方式看。高转筒车也是链传动的实例。 * * 5、高转筒车以上轮为主动轮,由于动力不同,轮抽部件构成有所变化。“所转上轮,形如框制,易缴筒索。用人则于轮轴一端作棹枝,用牛则制作竖轮,如牛转翻车之法,或于轴两端造作拐木,如人踏翻车之制”。 * * 6、高转筒车是一种具有搬运链性质的机械,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 * * 7、高转筒车的发明年代,从文献考察可推断在唐代。唐人刘禹锡的《机汲记》和陈廷章的《水轮赋》都形象地描绘了高转筒车的功能。 === 唐式古筒车 === 是一种由竹木制成的轮形提水机械。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满水,随轮转到上部时,水自动泻入盛水槽,输入农田里。水筒与水轮联成一体,既是接受水力驱动的构件,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构件,其结构简明紧凑,设计构思巧妙。这种筒车每小时可输水0.5个立方米,一个筒车可灌溉2亩农田。 == 基本分布 == 中国西南部山丘和西北[[黄河]]上中游两岸使用的很多。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也有使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水车已传到日本。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专门谈及“应作水车事”,说:“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这一记载不仅是中日两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绝好证明,也生动说明水车使用已成“唐国之风”,其种类有手转、足踏、牛拉等。此外,亚太地区一些国家也使用筒车。<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E3OTQ4MTE2.html 劳动人民的智慧——筒车,优酷 2011年10月31日] </ref> == 相关视频 == 筒车水乡,七里人家 <div style="clea r:center"> {{#iDisplay:page/s0858rf8pzw|740|420|qq}} </div> == 相关资讯 == {{Reflist}} [[Category:474 木工藝;竹工藝]]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筒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