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3.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紅尾伯勞 的原始碼
←
紅尾伯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紅尾伯勞 <br> Brown Shrike </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5627/21354966885_8800ab35c8_b.jpg" width="280" ></center><small>[[a-giau]]拍攝 <br>[https://www.flickr.com/photos/a-giau/21354966885 圖片來自flickr]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學名''' Lanius collurio <br> '''目/科/屬''' 雀形/伯勞/伯勞<br> '''遷徏狀態''' 冬候鳥<br> '''普遍性''' 普遍<br> '''體長/體重''' 17-20cm/27-37g</small> |} </div> '''別名:白露仔''',雌雄略異。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普通亞種lucionensis * 雄鳥繁殖期 # 前額白,黑色過眼帶細白眉線。頭頂灰色。 # 體背灰褐色,尾上覆羽紅褐色。翼深褐色。尾羽暗紅褐色。 # 體下淡褐色。體側色較濃。 # 非繁殖期嘴基會轉成淡肉色。 * 雌鳥繁殖期 # 前額灰色,體上暗紅褐色。 # 胸、脇有鱗狀斑紋。 * 亞成鳥 # 似雌鳥,頭頂有暗色細斑,背有深色鱗斑。 # 翼覆羽、次級及三級飛羽有淺色羽緣。 # 胸、脇密佈鱗狀斑紋。 # 雄鳥腹、脇仍有鱗斑。 指名亞種cristatus * 雄鳥繁殖期,前額白,黑色過眼帶細白眉線。頭上至後頸紅褐色。 * 雌鳥似普通亞種雌鳥,頭頂及背較紅,有較明顯白眉線。 * 亞成鳥似普通亞種亞成鳥,頭頂及背較紅。 == 棲地&習性 == 通常在有灌木和零星小樹的開闊地帶,湖邊,耕地,山地疏林地,草地。 棲息枝頭木樁頂端電線,伺機捕捉獵物。領域性強,停棲時尾羽有劃圈的動作。 鳥啄似鷹,獵捕食物,有小猛禽之稱。飲食主要是昆蟲,還有其他[[節肢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直翅目]]和[[甲蟲]]([[鞘翅目]])通常是主要的獵物。[[脊椎動物]]。 == 繁殖 == 從5月初或5月中旬開始(根據緯度)至7月;通常是一個育雛,很少是兩個(在比利時,[[法國]]和[[德國]]記錄有兩個。 == 保育 == 不受全球威脅。 == 鳴聲 == 叫聲顫音粗糙“jun-jun-jun”或“ kichi-kichi-kichi”。 == 外觀相似性 == [[紅頭伯勞]]尾羽暗灰褐色。雄鳥體背較灰,翼有白斑。雌鳥耳羽紅褐,無黑色過眼帶,胸、腹暗色鱗斑多而明顯。外側尾羽外緣無白色。 [[紅背伯勞]]嘴較小,外側尾羽外緣白。雄鳥頭、頸灰。雌鳥耳骟紅褐色,無黑色過眼帶。亞成鳥耳羽色淡,體背有鱗斑。第1枚三級飛羽及大覆羽褐色較淺,有淡色羽緣及暗色次羽緣。體下較白。 == 分佈 == 亞種和分佈 * L. c. cristatus Linnaeus, 1758 – Northern Brown Shrike – [[西伯利亞]]C和E到蒙古北部,[[貝加爾湖]]地區,薩哈林島北部,E Chukotka和堪察加半島;非繁殖C&S[[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主要是沿海地區)和馬來半島。 * L. c. confusus Stegmann, 1929 – 蒙古E,俄羅斯東南部(SE Transbaikalia E到[[阿穆爾蘭]]和[[烏蘇里蘭]])和中國東北;非繁殖[[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 * L. c. superciliosus Latham, 1801 – Japanese Brown Shrike –[[俄羅斯]]沿海遠東地區,[[薩哈林島]],[[千島群島]]和N&C日本(北海道,N&C本州);非繁殖種,主要分佈在中國南部沿海,[[海南]],東北部和東部印度支那,蘇門答臘,[[爪哇]]和W Lesser Sundas。 * L. c. lucionensis Linnaeus, 1766 – Philippine Brown Shrike – N&E中國,[[韓國]],S[[日本]]([[九州]]),最近在E[[蒙古]]發現; 非繁殖種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台灣]],[[菲律賓]],[[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ref>[https://www.hbw.com/species/brown-shrike-lanius-cristatus brown shrike],hbw.com</ref> == 參考書目 ==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 視頻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YChVhOnls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Brown Shrike Juvenile (in Hong Kong)}}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NU_JIZeCSs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Brown Shrike (in Hong Kong)}}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紅尾伯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