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69.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聖女貞德 的原始碼
←
聖女貞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聖女貞德 Joan of Arc_Rossetti.jpg | thumb | 300px | 聖女貞德 [[但丁·加百列·羅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82年畫作,油彩.畫板,52.7 x 45.7 cm,英國-劍橋[[費茲威廉博物館]]<br> [https://www.ss.net.tw/page.asp?id=Rossetti030 原圖鏈接] ]]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h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綽號「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聖人]]。聖女貞德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平民組成的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扭轉戰局,最後被擒,1431年5月30日,以異端和女巫罪在法國里昂被判處火刑當眾處死。<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m648alz.html | title= 聖女:紀念一位法國版「花木蘭」 | language=zh | date=2018-05-30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4-03}}</ref> ==生平== 貞德本來只是一個生於法國香檳區和[[洛林]]邊界的[[杜魯彌]]村(Domrémy-la-Pucelle)的一個農村平凡小女孩,成長於百年戰爭的硝煙,從小便目睹了英軍的侵略行徑。當時法國北部被英國佔領,而英國又與[[勃艮第公國]]結盟。當時Domremy屬於親英國─勃艮第的Barre公爵的領地。<ref name=“history">{{cite web | url=https://www.history.com/topics/middle-ages/saint-joan-of-arc | title= Joan of Arc | language=en | date=2009-11-09 | publisher=History.com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4-03}}</ref> 貞德從小信奉天主教,喜好念經祈禱。傳說在她13歲的時候,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的奇異聲音,並看到奇異幻想。更有甚者說在她十六歲的一天,她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米迦勒]]、[[聖瑪桂萊德]]和[[聖嘉芙蓮]],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佔領的[[法國]]失地。<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mo/history/enkggxz.html | title= 一名19歲的少女,結束了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戰爭,最後卻慘死 | language=zh | date=2017-03-22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4-03}}</ref> 公元1429年初,聽到奧爾良被圍的消息,貞德毅然前往。她首先趕到家鄉附近一座小城[[沃庫勒爾]](Vaucouleurs),說服地方行政官[[羅伯特·博垂庫爾]](Robert de Baudricourt)將她送往查理王子的駐地<ref name=“history"/>。貞德赤誠感動當地百姓,人們集資為她購置戰馬和盔甲,駐軍首領更是親自護送其前往王廷所在地什農。經過十幾天的晝夜兼程,當貞德站在查理王子和大臣們面前時,他們無法相信上帝竟然派這樣一個年輕的鄉下姑娘前來拯救國家。面對質疑和考驗,貞德一眼就認出了混在人群中的查理王子,由此得到了王子的信任<ref name=“kk"/>,1429年4月27日查理王子授與貞德『戰爭總指揮』的頭銜,賜給貞德一面軍旗、一把寶劍,命她率軍馳援奧爾良。 貞德身着男裝,腰懸寶劍,騎着白色戰馬,身先士卒,從英軍圍城的薄弱環節發動猛烈進攻。法軍在貞德的激勵下,氣勢高昂奮不顧身的殺向英軍<ref name=“kk1"/>。 當時奧爾良被英軍圍困二百餘天,城中彈盡糧絕,士氣低沉。貞德的到來給城內法軍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他們看到一位年僅18歲的姑娘尚且如此英勇作戰,頓時勇氣大增。法軍里外夾擊,很快就將圍城的英軍擊潰,奧爾良終於在1429年解圍,貞德的勇敢贏得了法軍將士的愛戴,奧爾良的民眾稱她為「奧爾良的女兒」。<ref name=“kk"/> [[File:贞德观礼法王加冕.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贞德观礼法王加冕 波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Ladislaus Bakalowicz 绘<b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936850100whe9.html 原圖鏈接] ]] 隨着奧爾良的解圍,集結優勢兵力的法軍又趁勢掃蕩了英軍在盧瓦爾河沿岸的據點。英軍雖然組織了一系列反擊但均以失敗告終。在貞德的帶領下,法國重甲騎兵在[[帕提]](Patay)贏得揚眉吐氣的勝利,英格蘭的長弓手還沒有完成佈陣,法國人就展開衝鋒,不到一個小時,5000名英軍就損失過半,2名指揮官被俘。 聖女貞德的事業在帕提戰役後達到了巔峰,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法軍收復了重鎮蘭斯(Reims),直逼巴黎城下。王太子查理在歷代法國國王加冕地——蘭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Reims)加冕成為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 1430年5月23日的一場小規模戰鬥,當貞德下令軍隊撤退回貢比涅城(Compiegne)時,城內的守軍因為害怕敵人尾隨,沒等包括貞德在內的後衛部隊撤回城內便關上了城門,貞德成了勃艮第人的俘虜,不久转解至英国,因查理七世對她的功绩和政见的猜忌,不施援手,终为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女巫罪判處她[[火刑]]。几世纪后为罗马教皇昭雪,并得封圣。<ref name=“kk2">{{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gvopjml.html | title= 聖女之謎,關於貞德的傳說與真相 | language=zh | date=2017-02-10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4-04}}</ref> ==聖女貞德的家世一說== 聖女貞德的出現,西方歷史學家曾給出過這樣的解釋:「戰場上一年接一年的可恥失敗,使法國政府名聲敗壞,軍隊和人民的士氣低落。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並準備戰爭時,他一定是試過了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只有一個已經到存亡關頭又無計可施的政府,才會在絕望下讓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指揮國家的軍隊。」但真相並非如此。 貞德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女,他的父親在著名的阿登森林附近擁有50英畝土地,同時還是當地的稅收官。在周遭地區都落入敵手的情況下,貞德的家族不僅依舊忠於法國王室,而且多次擊退了勃艮第軍隊的進攻。在當地駐軍指揮官博垂科特的護送和引薦下,貞德穿越遼闊的敵占區來到了查理七世的城堡。此時,針對奧爾良的解圍戰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沒有了勃艮第軍隊的支持,英國人在奧爾良地區的兵力可謂捉襟見肘,甚至不能完全封鎖所有的城門。<ref name=“kk2"/> ==時代背景== [[File:英法百年戰爭.jpg | thumb | 400px | right | 英法百年戰爭<br> [https://www.younormandie.com/中古世纪/百年战争/ 原圖鏈接] ]] 1337年法王[[菲利普六世]](Philippe VI)向[[爱德华三世]](Édouard III)提出收复[[阿基坦]](Aquitaine)领土的要求被拒,从此触发了世界上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战争期间的重要的战役有: *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 la bataille de Crécy)中,在英国弓箭手的破坏下法国骑兵遭受惨败。 *1347年8月英王爱德华三世(Édouard III)攻克北部加莱地区,1348年的黑死病期间英法战争有所停顿,法王约翰二世(Jean le Bon)之后的查理五世(Charles V)开始,法国扭转战局并逐渐收复了大量领土,英军仅仅占据了法国大陆的加莱(Calais)、布莱斯特(Brest)、瑟堡(Cherbourg)、波尔多(Bordeaux)等5个港口 。 *1415年10月25日的阿金库尔战役(Bataille d'Azincourt)中,法军骑兵再次遭遇惨败,被迫和英军签订条约,承认英王亨利五世(Henri V)同时也是法国国王。<ref name=“諾曼地">{{cite web |url=https://www.younormandie.com/中古世纪/百年战争/ | title= 百年战争 Guerre de Cent Ans | language=zh | publisher=諾曼底旅遊網 | accessdate=2019-04-04}}</ref> *1429年2月12日[[鯡魚之戰]],法軍以3倍兵力攔截一支英軍補給隊,英軍補給隊由約翰•法斯特爾夫爵士護送,從巴黎出發前往奧爾良戰場。運送了約300車弓弩、加農炮、炮彈以及數桶鯡魚,不起眼的鯡魚成為這場戰鬥的標誌。法國人在一片開闊地截住了對手。面對3倍於己的對手,英國人只能依託補給車輛組成臨時的防禦工事,法軍只要拿出阿金庫爾等戰役的戰鬥意志,便可憑藉兵力優勢衝垮英軍的防線,但此時他們偏偏相當珍惜士兵生命,結果仍以失敗告終。<ref name=“kk2"/> *直到1429年,圣女贞德挺身而出,法国才开始扭转局面,奥尔良解围重挫英格兰军队。1437年后法军通过大反攻相继收复巴黎,香槟地区和诺曼底,完成了法国的民族统一。 百年战争期间,法國[[諾曼第]]地區人口损失了近半,欧洲进入了战争饥荒和瘟疫的时代,近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2500万)而因此消失。<ref name=“諾曼地"/> == 參考資料 == * [[馬克吐溫]] - ''巾幗英雄聖女貞德''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法国人]] [[Category:法國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聖女貞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