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1.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腹稿的典故 的原始碼
←
腹稿的典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腹稿的典故''',民间故事。<ref>[https://www.etstory.cn/minjian/85423.html 腹稿的典故] 儿童故事之家</ref> == 故事内容 == [[File:图片1王勃波波.jpg|缩略图|right|[http://dingyue.ws.126.net/wCWDbOef92CONBJBfb4hINeqYZgnTLMjEO1F9Y6dVLg1q1548263366265.jpeg 原图链接]王勃]] 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着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 '''注:'''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文学主张''' 王勃的文学主张表现为“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则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及其“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学思想虽然直接继承其祖父王通的观点,但他的文学创作则遵循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腹稿的典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