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1.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茶条木 的原始碼
←
茶条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茶条木</big> ''' |- | [[File:U=2771992650,1468154246&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2581752745&di=cae9871fde9210e6d1c48a95b6b08771&imgtype=0&src=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f703738da9773912516ea9e1f5198618377ae2e2.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8C%B6%E6%9D%A1%E6%9C%A8&step_word=&hs=0&pn=2&spn=0&di=710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71992650%2C1468154246&os=846370551%2C1539275118&simid=3449212053%2C379284228&adpicid=0&lpn=0&ln=1494&fr=&fmq=160257166990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pic%2Fitem%2Ff703738da9773912516ea9e1f5198618377ae2e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b%25bC%25Bm%25Em%25lD%25A8%25Em%25lC%25AbAzdH3F8080dcb&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茶条木(学名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是无患子科,茶条木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褐红色;小枝略有沟纹,小叶薄革质,中间一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披针状卵形,全部小叶边缘均有稍粗的锯齿,两面无毛;侧脉纤细,花序狭窄,柔弱而疏花;萼片近圆形,凹陷,[[花瓣]]白色或粉红色,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鳞片]]阔倒卵形、楔形或正方形上部边缘流苏状;[[花丝]]无毛;[[蒴果]]深紫色,4月[[开花]],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云南]]大部分地区、[[广西]]西部和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处的密林中,有时亦见于灌丛。茶条木种子含油率很高,因含有毒素,不能食,可供制肥皂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茶条木 *学名: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 *别称:黑枪杆、滇木瓜、米香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无患子目 *科:无患子科 *亚科:车桑子亚科 *属:茶条木属 *种:茶条木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6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褐红色;小枝略有沟纹,无毛。叶柄长3-4.5厘米;小叶薄革质,中间一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披针状卵形,长8-1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具长约1厘米的柄,侧生的较小,卵形或披针状卵形,近无柄,全部小叶边缘均有稍粗的锯齿,很少全缘,两面无毛;侧脉纤细,两面略凸起。 [[花序]]狭窄,柔弱而疏花;[[花梗]]长5-10毫米;[[萼片]]近圆形,凹陷,大的长4-5毫米,无毛;[[花瓣]]白色或粉红色,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8毫米,鳞片阔倒卵形、楔形或正方形上部边缘流苏状;[[花丝]]无毛;[[子房]]无毛或被稀疏腺毛。蒴果深紫色,裂片长1.5-2.5厘米或稍过之;[[种子]]直径10-15毫米。[[花期]]4月,[[果期]]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大部分地区(金沙江、[[红河]]、南盘江河谷地区常见)和广西西部和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处的密林中,有时亦见于灌丛。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 ==繁殖方法== 采种与种子处理:9-10月[[果熟]],选10-15年生健壮母树进行采种。当[[蒴果]]优青色变成黄褐色时,采种最适宜。树形不高,枝条柔软,可用人工[[摘果]]或高枝剪[[剪果]]采种。种实采回后,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晾干,自然脱粒,收集种子。[[种子]]富含油脂,不宜久藏和暴晒。随采随播或沙藏至翌年春播种。种子千粒重36克。 播种育苗:[[种子]]无休眠期,易发芽,为提供苗木质量,提倡二步法育苗。即先将种子放入室外沙藏催芽,待[[种子]]发芽,移植苗圃或容器袋内培育,以后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当圃地苗高达80-100厘米,容器苗高60-7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选择石窝土或石隙土较多的地段进行人工造林,包括疏林地、光裸地(采石废弃地和丢荒地)和灌草丛地等。采取穴状整地法挖掘定植穴,穴的宽度和深度约为25-30厘米,株间距100-150厘米。栽植的茶条木为1年生裸根苗,截干高度1.3-1.6米,保留少量叶片或者去除全部叶片,定植。 茶条木每年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大多数植株生长都较为迅速,年均株高生长量多在40厘米以上。 ==主要价值== 茶条木是岩溶地区一种速生、快长并兼有荒山绿化和木本油料等用途的乡土树种。[[种子]]含油率很高,种仁约69.9%-71.5%,油的折光率1.4673,皂化值283.8,碘值150.7。因含有毒素,不能食。含油酸(40.7%)、[[花生烯酸]](37.2%)、棕榈酸(5.7%)和[[亚油酸]](5 %)等成分,其油脂不仅可用于制皂、制润滑油和合成洗涤剂等。[[茶条木]]还可用于加工生物[[柴油]]。 <ref>[http://www.yijinghong.com/article/show-21211.html 茶条木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惊鸿信息网, 2019-01-27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茶条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