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條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條木

茶條木(學名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是無患子科,茶條木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樹皮褐紅色;小枝略有溝紋,小葉薄革質,中間一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披針狀卵形,全部小葉邊緣均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側脈纖細,花序狹窄,柔弱而疏花;萼片近圓形,凹陷,花瓣白色或粉紅色,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鱗片闊倒卵形、楔形或正方形上部邊緣流蘇狀;花絲無毛;蒴果深紫色,4月開花,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大部分地區、廣西西部和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2000米處的密林中,有時亦見於灌叢。茶條木種子含油率很高,因含有毒素,不能食,可供制肥皂等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茶條木
  • 學名: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
  • 別稱:黑槍桿、滇木瓜、米香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無患子科
  • 亞科:車桑子亞科
  • 屬:茶條木屬
  • 種:茶條木
  •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6

形態特徵

灌木小喬木高3-8米,樹皮褐紅色;小枝略有溝紋,無毛。葉柄長3-4.5厘米;小葉薄革質,中間一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披針狀卵形,長8-15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具長約1厘米的柄,側生的較小,卵形或披針狀卵形,近無柄,全部小葉邊緣均有稍粗的鋸齒,很少全緣,兩面無毛;側脈纖細,兩面略凸起。

花序狹窄,柔弱而疏花;花梗長5-10毫米;萼片近圓形,凹陷,大的長4-5毫米,無毛;花瓣白色或粉紅色,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8毫米,鱗片闊倒卵形、楔形或正方形上部邊緣流蘇狀;花絲無毛;子房無毛或被稀疏腺毛。蒴果深紫色,裂片長1.5-2.5厘米或稍過之;種子直徑10-15毫米。花期4月,果期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大部分地區(金沙江、紅河、南盤江河谷地區常見)和廣西西部和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2000米處的密林中,有時亦見於灌叢。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

繁殖方法

採種與種子處理:9-10月果熟,選10-15年生健壯母樹進行採種。當蒴果優青色變成黃褐色時,採種最適宜。樹形不高,枝條柔軟,可用人工摘果或高枝剪剪果採種。種實採回後,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晾乾,自然脫粒,收集種子。種子富含油脂,不宜久藏和暴曬。隨采隨播或沙藏至翌年春播種。種子千粒重36克。

播種育苗:種子無休眠期,易發芽,為提供苗木質量,提倡二步法育苗。即先將種子放入室外沙藏催芽,待種子發芽,移植苗圃或容器袋內培育,以後加強水肥管理,培育壯苗。當圃地苗高達80-100厘米,容器苗高60-7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選擇石窩土或石隙土較多的地段進行人工造林,包括疏林地、光裸地(採石廢棄地和丟荒地)和灌草叢地等。採取穴狀整地法挖掘定植穴,穴的寬度和深度約為25-30厘米,株間距100-150厘米。栽植的茶條木為1年生裸根苗,截干高度1.3-1.6米,保留少量葉片或者去除全部葉片,定植。 茶條木每年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大多數植株生長都較為迅速,年均株高生長量多在40厘米以上。

主要價值

茶條木是岩溶地區一種速生、快長併兼有荒山綠化和木本油料等用途的鄉土樹種。種子含油率很高,種仁約69.9%-71.5%,油的折光率1.4673,皂化值283.8,碘值150.7。因含有毒素,不能食。含油酸(40.7%)、花生烯酸(37.2%)、棕櫚酸(5.7%)和亞油酸(5 %)等成分,其油脂不僅可用於制皂、制潤滑油和合成洗滌劑等。茶條木還可用於加工生物柴油[1]

參考文獻

  1. 茶條木的功效與作用,營養價值」,驚鴻信息網, 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