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0.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莳萝子 的原始碼
←
莳萝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莳萝子''',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ref>[http://zyc.360bzl.com/view11869.html 宝芝林中药网>中药材大全>S>莳萝子]</ref> [[File:莳萝子2.jpg|缩略图|居右|350px|[https://icweiliimg1.pstatp.com/weili/bl/458877149276536859.jpg 链接] [https://stock.tuchong.com/image?imageId=458877149276536859&source=360tusou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名 称== 莳萝子 ==拼 音== Shí Luó Zǐ ==英文名== seed of Dill ==类 别== 果实/种子类 ==别名== 莳萝椒、时美中、[[小茴香]]、土茴香、瘪谷茴香 ==入药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 ==性味== 味辛;性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br>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 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br>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br>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br>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或入丸、散。 ==植物形态== [[File:莳萝子11.jpg|缩略图|居右|300px|[https://icweiliimg1.pstatp.com/weili/bl/474690402818850860.jpg 链接] [https://stock.tuchong.com/image?imageId=474690402818850860&source=360tusou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一年生草本,稀为二年生,高60-120cm。全株无毛,有强烈火香气。茎单一,直立,径0.5-1.5cm。基生叶有柄,叶柄长4-6cm,基部有阔叶鞘;叶片轮廊宽卵形,三至四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4-20mm,宽不及0.5mm;茎上部叶较小,分裂次数少,无叶柄,仅有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5-15cm,伞辐10-25,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无小总苞片;花瓣黄色,长圆形,小舌片近长方形,内曲;萼齿不明显;花柱短,花柱基圆锥形至垫状,双悬果扁压卵形,长3-5mm,宽2-3mm,成熟时褐色;背棱细而明显突起,侧棱有狭翅,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5-8月,果期7-9月。<ref>[http://www.cnzyao.com/yaocai/gszz/4101.html 中医药网 > 中药材大全 >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 > 莳萝子]</ref> ==產地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主治功效== ,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主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呕逆食少;[[寒疝]]。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br>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br>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br>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br>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ref>[http://www.cnzyao.com/yaocai/gszz/4101.html 中医药网 > 中药材大全 >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 > 莳萝子]</ref> ==禁忌事项==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①《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采收炮制== 夏、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果枝,打攻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br> 1.《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br> 2.《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药物鉴别== 显微鉴别 <br> 粉末特征:黄棕色。㈠油管共同棕色,分泌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含共同棕以分泌物。②镶嵌细胞狭外排列整齐,壁薄波状,常数个为一组,以长轴不规则方向嵌列,常与大型中果皮细胞相连。③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及小簇晶。④网纹细胞存在于维管束周围,壁较厚,有孔。⑤表上以细胞类多角形,排列整齐。<ref>[http://zyc.360bzl.com/view11869.html 宝芝林中药网>中药材大全>S>莳萝子]</ref> == 药理研究 == 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化学成分== 果实含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莳萝油脑(DillaPiole)、[[佛手柑]]内酯(Bergapten)、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Umlbel-liprenin)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蜡及γ-谷甾醇(γ-sitosterol)等。 种子、茎、叶含6,7-二氢-8,8-二甲-2H,8H-苯并,2-b:5,4-b]二吡喃-2,6-二酮[6,7-dihydro-8,8-dimethyl-2H,8H-ben-zo(1,2-b:5,4-b)dipyran-2,6-dipyran-2,6dione],东莨菪素(scopolentin),花椒内酯(xanthyletin)。另外,种子中还含有16种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α-葛缕酮,柠檬烯,水芹烯(phellandrene),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ref>[http://zyc.360bzl.com/view11869.html 宝芝林中药网>中药材大全>S>莳萝子]</ref> ==臨床應用== 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ref>[http://www.cnzyao.com/yaocai/gszz/4101.html 中医药网 > 中药材大全 >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 > 莳萝子]</ref> == 相關視頻 == 辛香料十大名辅之五——莳萝子<ref>[https://v.qq.com/x/page/f0541r4yb4h.html 辛香料十大名辅之五——莳萝子]</ref> {{#iDisplay:f0541r4yb4h|640|360|qq}} == 參考文獻 == {{Reflist|2}}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莳萝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