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5.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萬曆朝鮮之役 的原始碼
←
萬曆朝鮮之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萬曆朝鮮之役''' </p> |- |<center><img src="https://storystudio.tw/storage/upload/article/%E9%A4%8C%E9%9C%9E-3.-%E6%AD%9C%E9%9C%9E%E8%AC%81%E5%A1%A2-%E6%B8%A1%E8%A1%9B-%E7%9D%A1%E9%AA%AF%E9%9C%9E%E6%93%8A-%E5%A5%A2%E5%95%8F%E3%83%92%E3%82%99%E6%9C%9D-%E6%A9%BE%E7%8D%84%E6%8D%B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war-in-byeokjekwon-02/ 圖片來自storystudio] </small> |} '''萬曆朝鮮之役''',是1592年至1598年([[明朝|大明]][[万历|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年號索引|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明朝|大明]]、[[朝鲜王朝|朝鮮國]]與[[日本]]([[豐臣政權]])之間爆發的兩次戰爭,也是明朝[[萬曆三大征]]之一。明朝為抗倭援朝,先後兩次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與日軍作戰。 朝鮮王朝方面稱'''壬辰倭亂'''(임진왜란)以及'''丁酉再亂'''(정유재란),日本方面稱'''文禄慶長之役'''(文禄・慶長の役)。 1591年([[壬辰]]年),日本[[太閤]](卸任[[关白]])[[丰臣秀吉]]以「假道入唐」(唐,代指中国)為名義,致函朝鮮國王[[朝鮮宣祖|宣祖]]李昖,表示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朝,要求請予協助。在久未獲答覆後,豐臣秀吉於1592年突然派兵入侵,朝鮮節節敗退,並向[[宗主权|宗主國]]明朝求救。明朝隨即派兵入朝支援。這場戰爭遍及朝鮮半島全境,其間曾於1593年議和並休戰,但1597年([[丁酉]]年)再度爆發戰事。後期雙方陷入膠著,最後由於豐臣秀吉的病逝,日軍於1598年从朝鮮全面撤退,這場日本占領朝鮮并以之為跳板進攻明朝的行动最終失敗。 ==名称== 這場為時超過六年,牽動[[東亞]]三國的戰爭,名稱繁多: 戰爭發生於[[中國]]明朝萬曆年間,雖然有前後兩次軍事衝突,但明朝並未因此而分別命名,而是統稱「'''朝鮮之役'''」。是役明軍動員規模可觀,與[[寧夏之役|寧夏]]、[[播州之役|播州]]二役合稱[[萬曆三大征]]。現代中國學者對這場戰爭的稱謂不統一,多使用“'''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朝鮮戰爭'''”<ref>{{cite journal|author1=刘超|title=万历朝鲜战争与日本基督教的关系}}</ref>、“抗倭援朝戰爭”等稱呼,或是沿袭朝鮮方面(包括[[大韓民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稱謂,稱之為“'''壬辰倭亂'''”或“'''壬辰之亂'''”<ref>[http://www.cqvip.com/QK/83014X/195609/1002408989.html 豐臣秀吉之死与壬辰倭乱的结局] ,《史学月刊》,1956年 第9期,陸成侯</ref><ref>[http://www.cqvip.com/QK/82161X/201102/36433888.html 壬辰倭乱时期的朝鲜《朝天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 第2期,刘宝全</ref>、“'''壬辰之役'''”。 [[朝鮮王朝]]時稱第一次衝突為'''壬辰倭亂''',第二次衝突為'''丁酉再亂''';現朝鮮大多合稱'''壬辰祖國戰爭'''<ref>{{cite book|author1=李清源|title=壬辰卫国战争}}</ref>或'''壬辰衛國戰爭'''。 [[日本]][[桃山時代]]稱'''唐入り'''(即「入唐/進出中國」之意)、'''唐御陣'''、'''高麗陣'''、'''朝鮮陣''';[[江户幕府]]、[[明治]]時稱'''朝鮮征伐'''<ref>{{cite book|author1=堀杏庵|title=朝鲜征伐记}}</ref>、'''征韓'''<ref>{{cite book|author1=川口长孺|title=征韩伟略}}</ref>;[[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日本天皇的年號,将兩次出兵合稱'''文祿・慶長之役'''<ref>{{cite book|editor=日本陆军参谋本部|title=日本战史·朝鲜役}}</ref>;當代也有部分歷史研究者稱之為'''朝鮮征伐'''、'''朝鮮出兵'''、'''朝鮮用兵'''、'''日明戰争'''、'''太閤西征'''等。 == 第一次衝突 == 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后半叶期间,日本处于各地[[大名 (称谓)|大名]]割据的状态中,史称[[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位大名的努力下,日本趋于统一。逐渐平定各地大名、并成为“天下人”的丰臣秀吉,表现欲入侵明朝之意。1587年6月,秀吉结束[[九州之役]]后,将入侵明朝的构想具体化:先派兵占领朝鲜;自己渡海至明朝,居留[[宁波]];随后占领[[蒙兀兒帝國|天竺]];再派[[丰臣秀次]]占领明朝的首都[[北京]]。他计划在这一目标制定之后的第七年(1594年)奉[[正亲町天皇]]迁都北京。 丰臣秀吉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統一日本後,决定着手实施这一计划。朝鮮在宣祖二十三年(1590),以[[黃允吉]]為[[朝鮮通信使|通信正使]]、[[金誠一]]為副使、許筬為書狀官,派遣使團攜帶國書交聘日本。丰臣秀吉之後於1591年6月命[[對馬國|對馬]]大名[[宗義智]]通告朝鮮國王[[朝鮮宣祖|宣祖]]李昖,回覆國書表示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朝,請予協助。 朝鮮收到國書疑懼不已,正使黃允吉認為日本會侵略,副使金誠一認為不會,朝鮮廷議之後,決定從輕通報宗主國明朝,宣祖派遣[[金應南]]為使,前去向明朝禮部通報。但是朝鮮並沒有很認真的加強國防。 日方終在未獲朝鮮答覆下出兵。加上當時朝鮮太平日久,加之國王重文輕武、朝廷党爭激烈,以致[[朝鮮八道|八道]]武備廢弛,全國三百餘郡縣多未設防。 统一日本之后的豐臣秀吉野心极大,意圖征服全世界(當時的亞洲全境)。他遣使往[[琉球國]]、[[菲律賓都督府|呂宋]](今[[菲律賓]],时为[[伊比利聯盟|西班牙-葡萄牙聯邦]]殖民地)、[[高砂國]](台灣)、[[阿瑜陀耶王國|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瀾滄王國]](南掌,即[[寮國]])、[[后黎朝|大越]]、[[廣南國|廣南]]、[[占城]]、[[莫臥兒帝國]](天竺,即印度)、[[葡属印度]](今印度[[果阿]])及[[葡屬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要求他們俯首稱臣及幫助日本而向明朝宣戰。琉球國王[[尚寧]]拒絕豐臣秀吉的要求,並且通報明朝關於日本豐臣秀吉的野心。統治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的[[納黎萱|納黎萱大帝]]接到日本傲慢的國書之後大怒,向明朝派遣使團,表示計劃派出大象軍團協助大明和朝鮮以抗擊日本;但是適逢鄰國緬甸[[東吁王朝]]入侵,加上兩廣總督[[蕭彥]]反對。所以並沒有派兵協助明朝、朝鮮聯軍。而日本在西屬菲律賓遇到困難,因為殖民者為[[西班牙帝國]],所以不了了之。 === 日方戰略及軍團編組 === ==== 名護屋城築造 ==== 天正19年8月23日(1591年)、秀吉稱為「唐入り」(入唐)的征明遠征心意已決、向諸大名發表。[[宇喜多秀家]]首先贊成、五大老當中,較具影響力的[[徳川家康]]人在關東沒參加開會,其他大老、奉行因怕秀吉生氣,不得虛與委蛇不情願的表示贊成,事情就這樣定了。之後秀家作為秀吉的代理人擔任總大將。12月27日秀吉把[[關白]]職位讓給外甥[[内大臣]][[豐臣秀次]],自稱[[太閤]]專心準備外征。 秀吉指示築造遠征軍的集結點宿營地[[名護屋城]],命令[[黑田孝高]]擔任測量與設計(繩張)、[[浅野長政]]擔任工程總負責人(総奉行)、九州的諸大名分担施工的工作(普請)。命令[[壹岐]]領主[[松浦隆信]]修築前哨基地[[風本城]]。 名護屋城的建設預定地是[[波多氏]]的領土、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記錄說是個人手欠缺的荒地(「あらゆる人手を欠いた荒れ地」)。名護屋城完成後,全日本大名的軍隊集結、不管是平野還是山坡都沒有空地了。戰爭期間成為日本政治經濟的中心。 ==== 動員 ==== 為了攻打朝鮮,豐臣秀吉早在天正19年(1591年/明萬曆19年)開始進行準備,正月時就已經對各大名下達水軍部隊兵員的徵召動員令: * 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 (日本)|九州]],北起[[秋田县|秋田]]、[[坂田]]至[[中國地方]],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 * 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餘,則集中至大坂。 * 秀吉本軍所用船隻,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秀吉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迨船建造完畢後,再行付清。 * 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 * 軍陣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 * 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須於天正20年(1592年/明萬曆20年)春季時,集中至[[攝津國|攝津]]、[[播磨國|播磨]]、[[和泉國|和泉]]三國各港口。 到了同年3月時,亦決定了陸軍部隊兵員的徵召動員令;各國諸大名每萬石應徵召人數各地不同: * 四國、九州600人。 * 中國、[[紀伊國|紀州]]500人。 * [[畿內]]五國400人。 * [[駿河]]、[[遠江]]、[[三河]]、[[伊豆]]四國300人,由此以東,200人。 * [[尾張]]、[[美濃國|美濃]]、[[伊勢國|伊勢]]、[[近江國|近江]]四國350人。 * [[若狹國|若狹]]、[[越前國|越前]]、[[加賀國|加賀]]、[[能登國|能登]]四國300人。 * [[越後]]、[[出羽]]200人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5b_l-v172k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第一次朝鮮出兵【文禄の役】 地形図で見てみよう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萬曆朝鮮之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