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76.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葫芦雕刻 的原始碼
←
葫芦雕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葫芦雕刻</big> ''' |- | [[File:T013f3c4e2098221d0a.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3f3c4e2098221d0a.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59483&sid=6172430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葫芦雕刻是一种用葫芦雕刻的艺术,2008年6月7日,[[葫芦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葫芦雕刻,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 东昌葫芦雕刻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葫芦雕刻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 遗产编号; Ⅶ-61 序号; 837 历史源流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经·大雅》中:"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人类出自葫芦瓜。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从内心发出的对葫芦的赞誉和喜爱。葫芦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农村,小娃娃的身上,胸前常佩带小葫芦,以祈长命百岁。道家把葫芦视为神物,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是为法器,传说中的铁拐李、麻姑南极仙翁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作"宝葫芦",许多道观、佛庙把葫芦用来作驱邪逐鬼镇压五毒之符。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干老成熟之后,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到了21世纪,我们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东昌种植雕刻葫芦确切的起源,但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 新世纪的东昌雕刻葫芦产地主要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梁水镇闫寺、柳林、桑阿镇、辛集乡等乡镇办事处,基本上是原堂邑县的范围。明清民国时期,当地出现了很多"刀下生花"的有名的艺人如李文朴、郑时均、萧必衡、黄玉谷等,至今被当地行业艺人称为"师爷"。对于他们的技艺和作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能从艺人们世代相传的口述和技艺中去追溯和品味。 ==艺术工艺== 在现代葫芦器工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葫芦雕刻。其中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 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 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之美。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 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 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 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刻葫芦原一只有针法, 这几年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二三十年代, 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 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 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由于他的努力, 刻葫芦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传承意义== 东昌葫芦雕刻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价值。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学术价值。二是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三是社会价值,就有传扬历史文化弘民族文化的作用。 ==传承发展== 东昌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大批雕刻爱好者投身这门工艺,人才济济,已经度过人才青黄不接的衰落时期。 市区文化部门通过举办全市雕刻葫芦大赛、民间绝活大赛等形式,让民间艺人们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山东省十大农民青年文化名人""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获得者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高水平雕刻人才。当地还成立了多个葫芦研究基地、葫芦工艺公司等,开发出上千个新品种。除了雕刻,还有烙画葫芦、押画葫芦、彩绘葫芦、漆绘葫芦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当地政府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东昌葫芦一条街"、准备举办葫芦文化博览会等,为传统工艺葫芦的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民间特色文化区,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昌府区被命名为[[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2013年,东昌府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本地种植基地集中在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等,外地开发的种植基地主要在新疆。东昌府区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企业36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年销售额近3亿元。东昌葫芦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专家、学者,还将就东昌葫芦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种植指导、工艺技艺、产品研发、销售指导等展开专题研究。 濒危状态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近年来,虽然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扶持下,做了大量的有关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宣传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从事雕刻的艺人日渐稀缺。东昌府区现在的葫芦雕刻艺人只有十余人,其中绝大部分艺人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已弃刀多年,很难再出精品之作,技艺精湛且能推陈出新者只有极少数人。 (2)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利益观的驱使,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葫芦雕刻技艺的青年人少之又少,葫芦雕刻工艺后继乏人。<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699533b6551c016?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葫芦雕刻、彩绘、烙画在中国流传千年历史文化,历久不衰], 手艺娃工作室 , 2020-05-12 14:4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葫芦雕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