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1.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襄武秧歌 的原始碼
←
襄武秧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襄武秧歌.jpeg|有框|右|<big>襄武秧歌</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19/4d6763427428474e945835e67f798a21.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5857500_53438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襄武秧歌'''又称襄垣秧歌,武乡秧歌。是流行于[[山西]]晋东南地区[[襄垣]]、[[武乡县|武乡]]、[[沁县]]、[[屯留县|屯留]]及[[晋东南]]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清末已流行。在发展中受[[梆子剧]]种影响,唱腔分慢板、[[快板]]、数板。行当比较齐全。传统剧目有《土地堂》等。抗日战争时期,成立“襄垣县农村剧团”,曾演出《换脑筋》《送夫上前线》等新戏。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乡县人民文化馆、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获得襄武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f>[https://www.sohu.com/a/291449131_534384 【中国传统工艺 • 非遗山西】 襄武秧歌 ],搜狐,2019-01-25</ref>。 ==简介== 源起无文字记载,据相传唱词考证,约于明末清初由夯歌演变而成。清[[咸丰]]年间(1931~1861),[[艺人]]田维等组织自乐班、同乐会等半职业秧歌班社,将《刘芳舍子》《小姑不贤》《[[摘豆角]]》《闹洞房》等目搬上舞台,成为地方[[戏曲]]剧种。 光绪十五年(1889),襄垣县上良村艺人王福锁集襄垣西营、城底、上良、下良、白杨岭、韩唐、店上、源头、果沟和武乡上合、下合、北漳、监漳、陌峪等18个村的自乐班,组成第一个秧歌职业班社,称为“十八村秧歌班”,排演大型蟒靠戏《河灯会》、《富贵图》等,于是出现了在同一出大戏中“官唱梆子,民唱[[秧歌]];花脸(不包括小花脸)唱梆子,生旦唱秧歌”的秧歌与[[上党梆子]]<ref>[https://www.sohu.com/a/168065736_727714 【文化印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搜狐,2017-08-29</ref>交错演唱的形式。 襄武秧歌有传统剧目130多个。襄垣官办的改良班曾试探排演过《戒烟》(指戒鸦片烟)、《禁赌》《吸金丹》《一元钱》《夜爱镜》等时装戏。在此期间,第一代女[[演员]]李雪娥、路小梅母女登上秧歌[[舞台]]。 新中国建立后,襄垣县组建秧歌[[职业剧团]],在[[音乐]]唱腔、[[艺术]]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出现了《洞房装疯》《玉凤配》《赵兰英进京》《忠义缘》《戏中书》等新剧目,取得了可喜进步。 ==视频== ===<center> 襄武秧歌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襄武秧歌</center> <center>{{#iDisplay:l31492x80i0|560|390|qq}}</center> <center>襄武秧歌</center> <center>{{#iDisplay:p3149v6cia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襄武秧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