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9.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诸葛玄(墨竹抚寒) 的原始碼
←
诸葛玄(墨竹抚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诸葛玄'''<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764581/pexels-photo-1676458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诸葛玄》'''是[[中国]]当代作家墨竹抚寒的散文。 ==作品欣赏== ===诸葛玄=== 由于袁术任命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一家人商量好跟着诸葛玄到豫章赴任。诸葛瑾与[[继母]]滞留家乡,后辗转到了江东。结果随后不久东汉朝廷就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于是,诸葛玄不得不另觅途径。他转念一想,自己与荆州牧刘表素有交往,何不将诸葛一家投向刘表。这样,便沿着陈宛古道朝西南而下,欲投奔刘表。到了平山(今平顶山)下,古称高阳故里的地方。诸葛一家前进不得,原来再往前走,就为当时占据南阳郡的孙坚势力所阻,[[被迫]]滞留在河南平顶山下。据《鲁山县志》记载,彼时,孙坚占据鲁山。诸葛亮7岁跟全家到平顶山安家,次年8岁时丧父,他的祖父也在此染病而逝,葬于平顶山下。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而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则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在平山(今平顶山)下病故。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按礼俗在叔父坟旁结庐守孝、读书、劳作。后来,诸葛亮成就大业,鹰城人们为纪念他,在其隐居地平顶山脚下建祠供奉,村以庙名,形成诸葛庙村。诸葛亮活动范围很广,平顶山武侯祠是诸葛亮从小离开其山东故里向西南迁徙过程中的第一站。《南阳府志》和《叶县县志》对此均有记载。 1994年,在鹰城市区诸葛庙村发现的一通明代石碑,进一步印证了诸葛亮在鹰城的实事。上面刻着明代南京太常卿、叶县人牛凤撰写的《改正诸葛武侯祠记》。据《叶县志·陵墓》称:“开皇断石幢系明代叶县县令牛凤在《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中所记”。今平顶山卫东区妇幼保健站有诸葛庙遗址,东有诸葛庙街,《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的石碑,竖立在妇幼保健站院内,至今保存完好。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少年时代主要的生活、学习、活动区域就在我们鹰城。 诸葛庙位于鹰城市中心繁荣街南段,占地面积6亩。庙门曾有一匾,上书“诸葛遗旧墟”。听市民俗专家陈丰臣讲,当时庙内西边有一块石碑,高约1米。圆顶,后面有小洞,刮风时会出现鸟鸣声,传说是“鸡鸣石”,也叫“望京石”。殿内塑有诸葛亮坐像,头戴冠巾,身穿八卦衣,右手执扇,左臂弯曲,肘下放置书籍,左右各有一童子。后墙是二十四孝图。东山墙脊门下绘有白云藏龙,云龙下是三顾茅庐及其其他写照。西山墙上绘山石猛虎,下面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图案。《叶县志》八景歌有“诸葛遗址委松杉,石坛口霭寒云封。”用于描述清代诸葛庙的壮观和奇特景象。 [[按照]]专家们分析,诸葛亮前半生的27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诸葛亮7岁以前在家乡琅琊郡今临沂市沂南县)度过了童年;第二阶段,诸葛亮8岁-17岁离乡避难,其间在平顶山下生活了将近10年,度过了少年时代;第三阶段,诸葛亮17岁-27岁先后东迁至叶县东北西湖村。从[[西湖村]],诸葛亮又迁至今方城县小史店乡石峡口,最后在南阳卧龙岗,得以出山。在这里[[躲避]]战乱, 此外,去年[[秋天]],我到郏县李口乡张店村,拜谒张良故里。在村主任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块有[[历史价值]]的红石石碑。碑长106厘米,宽40厘米,厚19厘米,在没有打磨的天然石面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是建安6年诸葛亮携元直在拜留侯祖庙,瞻仰张良像后所写的一篇短文。[[石刻]]共六行五十七个字,字体为汉隶,铭载:“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此碑仍然弥漫着只有汉人才有的淳厚、高古、苍茫之气。年轻的诸葛亮并非以书名世,而此偶尔乘兴所书的数十字,却使我们感受到了其文之畅、其书之精、其情之诚。余曾云:“汉人书无一不佳者”,此可证之。 这里,[[固然]]有书法之美。更主要的是透漏出诸葛亮曾寓居平顶山的信息。在当时,从平顶山南翻过[[山峰]],就可以走到张店村,距离不过十几里远。从今天的平顶山脚下诸葛庙一带出发,即是[[昔日]]的高阳华里。潘民中在《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一书中说,高阳者,所兴之地也。高阳即在今许南公路两侧,平煤八矿所依山,古称高阳山,山前有古城遗址,为高阳邑。北魏曾在此设高阳县,离此西去不远的诸葛庙村,曾有隋代石幢遗存,上书“此处有诸葛坟墟,高阳华里”等。这些记载和遗址证明,高阳之地就在附近,湛河流域曾是黄帝及颛顼帝[[生活]]或活动过的地方。 《中州杂俎》记载,诸葛亮“又尝居叶县之平山下,现存隋开皇二年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今山下少西有诸葛庙,东金鸡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处.盖孔明瑯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阳则自孔明始也。此断石幢既为隋时物,则去三国时未远,言必得其真,故而书之。”成都《武侯祠大观》一书指出,诸葛亮祖籍山东沂南县诸葛镇之诸葛祖坟中,只有亮祖母墓而无其祖父,这为亮祖父葬居平顶山有了依据。 [[此外]],留侯庙碑碑文还涉及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徐庶,碑文中称元直。《三国志》中有徐福传。徐福幼年时行侠仗义,后弃剑拜师,终于成为一代名士,与诸葛亮、崔州平交好来往。先佐刘备,后因受到要挟奔曹操,但一生不献一计。临行前向刘备荐举“卧龙”诸葛亮。徐庶本名徐福,即元直。 自[[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时;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控制的许县(今许昌)。许昌和鹰城距离不足百里,此时诸葛亮已16岁,在今日黄楝树社区平日读书,他曾经放马今日神马俱乐部,传说近有一个大水坑,就是他的饮马坑。他市场背靠黄楝树,手不释卷。或蹲在树下用楝子摆方阵(兵阵)。有一种说法,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在这棵黄楝树下开始习演的。至今鹰城人空闲时在地上画方格,甲乙双方摆子对阵(俗称摆方)的习俗就是由此流传下来的。他尤其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望着北部的龙山山岗,称其“卧龙”。随后,诸葛亮迁到叶县居住了一段时间,再到方城,一步步挪到了今日南阳一座[[山岗]]。按照钱穆的说法,地因人而名,称其为卧龙岗。以至于,遍查古籍,在[[山东]]沂南县并没有卧龙岗,也只是到了后代,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才在沂南县有了卧龙岗之类的称呼。 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居然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诸葛亮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故我,读书交友。直到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精彩的隆中对。再后来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这里不再赘述。 <ref>[https://www.sanwenzx.com/index.html 散文在线网]</ref> ==作者简介== 墨竹抚寒,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诸葛玄(墨竹抚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