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255.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谒者 的原始碼
←
谒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谒者''' [[File:U=377989074,2257958757&fm=173&app=25&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8%B0%92%E8%80%85&src=tab_baike&correct=%E8%B0%92%E8%80%85&ancestor=list&cmsid=f0fdc40c9396320f2ebe44670681e0bd&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71774db048642428c21d6bd53cc8940b&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谒者(yè zhě),官名,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称。宋以前宦官职名有谒者,东汉有中宫谒者令、中宫谒者。北朝魏、齐有中谒者仆射。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谒者 || 性质 || 官名 |- |拼音 || yè zhě || 朝代 || [[春秋战国 ]] |} == 基本解释 == 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称。 [[秦]]、[[汉]]属郎中令(汉改光禄勋)。西汉定员七十人,东汉减半,以谒者[[仆射]]为主官。 东汉时,仆射秩为比千石;常侍谒者五人主殿上时节威仪,秩各为比六百石;给事谒者与灌谒者共三十人,掌宾赞受事,选仪容端正、适于奉使者任职,秩分别为四百石与比三百石。 魏、晋、南北朝沿置,凡引见臣下,传达使命等事,均由谒者担任。 仆射一官,晋朝废置不常。 [[南朝]]梁、陈与北朝以谒者台为官署,设谒者仆射与谒者。 [[隋文帝]]省,炀帝复置,主官改称谒者大夫,下设司朝谒者、通事谒者、将事谒者、谒者。 唐代不设,而中书省设通事舍人,实即隋之通事谒者。 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 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官名。命名者的别称。谒者本有奉使之职,故后世官名,或用"使者",或用"谒者"。汉有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光武帝]]在黎阳立营,以谒者监屯兵。东晋、南朝都水使者的属员有河堤谒者、谒者之名,隋、唐尚沿用。 宋以前宦官职名有谒者,东汉有中宫谒者令、中宫谒者。北朝魏、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内侍省有内谒者监、内谒者。四、古时泛指担任传达、通报的侍从。凤凰山167号汉墓遣策5:"谒者二人",即此。 == 其他释义 == 星名。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6183254765784787.html?fr=iks&word=%DA%CB%D5%DF&ie=gbk 秦朝的谒者是什么官]</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Category:802 漢語]]
返回「
谒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