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25.1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贪利贪德辩 的原始碼
←
贪利贪德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贪利贪德辩.jpeg|有框|右|<big>刘基故里(帝师)</big>[http://pic.lvmama.com/uploads/pc/place2/2015-10-08/f22f190c-dd36-4d71-ad3e-8c27827fce16_960_.jpg 原图链接][http://www.lvmama.com/trip/show/65715 来自 驴妈妈网站 的图片]]] 《'''贪利贪德辩'''》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 第八卷。 ==原文== 郁离子曰:“贪与廉相反,而贪为恶德,贪果可有乎?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知贪者其惟圣人乎。圣人之于仁义道德,犹小人之于货财金玉也,小人之于货财金玉无时而足,圣人之于仁义道德亦无时而足。是故文王、周公、[[孔子]]皆大圣人也。文王视民如伤,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以夜继日,坐而待旦;[[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圣人之贪于仁义道德若是哉!故以其贪货财金玉之心而贪仁义道德,则昏可明,狂可哲,而人弗能也。故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遂使天下之人专名贪为恶德而恶之,则小人之罪也。” ==译文== 郁离子曰说:“贪和廉正相反,而贪是恶德,贪果真可以有吗?匹夫贪婪就丧失了自身;上卿、大夫贪婪就导致灭门之祸;国君贪婪就丧失[[国家]]和天下百姓,这都是不知道贪的危害啊。知道贪婪的危害只有圣人啊。圣人对于仁义道德,就像小人对于货财金玉一样啊。小人对于货财金玉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圣人对仁义道德也是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所以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大圣人。文王视民如伤,从早到晚,忙得都没吃饭的空闲;周公想兼有三王的长处而实施四件事,夜以继日,忙到天亮;孔子说:‘我有智慧了吗?还没有智慧啊。’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贪到了如此地步!因此如果用贪财物金玉的心而去贪仁义道德,那么昏昧的可以变得明知,狂妄的可以变得明哲,然而一般的人却不能做到啊。所以对财物金玉就贪,而对仁义道德就廉,于是使天下的人们专把贪看成是恶德并憎恶它,这就是小人的罪过啊。” ==寓意== 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君子对道德的追求永无止境,小人对钱财的追求永不满足,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愿天下更多的人追求仁义,那么人们就会日益明智起来,[[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好起来。 ==作者==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ref>[https://www.sohu.com/a/112884312_381804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谋臣刘伯温] ,搜狐,2016-08-31 </ref>。 刘基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ref>[https://www.sohu.com/a/19450263_177085 见过刘伯温的字没?行云流水!] ,搜狐,2015-06-19</ref>。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ref>[https://www.lssdjt.com/d/13660915.htm 1366年9月15日 朱元璋令刘基等拓建建康城],历史上的今天,2012-09-15</ref>。”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视频== ===<center>贪利贪德辩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center> <center>{{#iDisplay:h3214f4j06v|560|390|qq}}</center> <center>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center> <center>{{#iDisplay:c0538wgp9r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
返回「
贪利贪德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