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花小檗 的原始碼
←
金花小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Jinhu金花小檗.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uploadfiles/zhiwutu/201703/jinhuaxiaobo2.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zhiwuku/jinhuaxiaobo/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金花小檗'''(学名:Berberis wilsonii Hemsl.):枝常弓弯,老枝棕灰色,幼枝暗红色,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淡黄色或淡紫红色。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圆钝或近急尖,有时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灰绿色,网脉明显,背面灰色,常微被白粉,网脉隆起;近无柄。花簇生;花梗棕褐色;花金黄色;小苞片卵形;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内轮萼片倒卵状圆形或倒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缺裂,裂片近急尖;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钝尖。浆果近球形,粉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微被白粉。花期6-9月,果期翌年1-2月。 生于海拔1000-4000米的山坡、灌丛中、石山、河滩、路边、松林、栎林缘或沟边。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 中文学名:金花小檗 * 拉丁学名:Berberis wilsonii Hemsl. * 别 称:蛇不爬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小檗科]] * 属:[[小檗属]] * 种:金花小檗 * 分布区域:陕西省, 青海省, 湖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 形态特征 == 枝常弓弯,老枝棕灰色,幼枝暗红色,具棱,散生黑色疣点;茎刺细弱,三分叉,长1-2厘米,淡黄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单一或缺如。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毫米,宽2-6毫米,先端圆钝或近急尖,有时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灰绿色,网脉明显,背面灰色,常微被白粉,网脉隆起,全缘或偶有1-2细刺齿;近无柄。花4-7朵簇生;花梗长3-7毫米,棕褐色;花金黄色;小苞片卵形;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内轮萼片倒卵状圆形或倒卵形,长5-5.5毫米,宽3.5-4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缺裂,裂片近急尖;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钝尖;胚珠3-5枚。浆果近球形,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粉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微被白粉。 == 主要价值 == === 药用价值 === 根枝入药,可代黄连用。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用于止痢、赤眼红肿等。 【僳僳药】三曲马此:根用于吐血劳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结膜炎《怒江药》。坑布《滇药录》。 【彝药】路塞幕:根用于痢疾,急性肠炎,扁桃腺炎,疮痛肿痛,小儿白口疮,结膜炎《滇省志》。 【白药】三颗针,刺黄柏:根治疗菌痢,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炎,扁桃腺炎,口腔炎,支气管炎;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大理资志》。 【苗药】功用同豪猪刺B. julianae《湘蓝考》。 【彝药】根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口蛾舌疮,牙龈肿痛,疟疾痢疾,乳痈肺疡《哀牢》。 根(三颗针):苦,寒。清热解毒,止痢。用于咽喉痛,乳蛾,目赤,痢疾,痈肿疮毒,劳伤吐血。亦为提取黄连素的原料植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服。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亦可煎水热敷。 == 其它价值 == 株形美观,入秋叶,果均为红色,是极好的观叶、观果植物,亦是石山造景的好材料。也可用为饮料资源。 == 伴生物种 == 白枥,栒子Cotoneaster,小铁仔Myrsine,牛筋条,姜花某种。 == 生境分布 == 生于干燥的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 。如山坡、路边灌丛干旱山坡、 耕地沟边、灌丛中、 路边、 山坡灌丛、 阳坡、 云南松林中。 分布于中国陕西省,青海省, 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 繁殖方法 == === 繁殖 === 播种繁殖,江西余江多在春季清明前后播种,条播,覆土0.5-1.5寸,稍行镇压,随后浇水。当苗高1-1.5尺时即可移栽。 <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GH200904033.htm 金花小檗繁殖技术试验]</ref> === 扦插 === 扦插宜在春季3月间,将地上枝条砍下,长约1尺,然后按行距3尺,株距5寸插于土中,较易成活。 === 研究 === 对金花小檗进行不同储藏期种子播种试验以及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进行处理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储藏与否对发芽率无明显影响;扦插繁殖的成活率受生长激素的影响,以2000*10-6的NAA浸泡30min,1500*10-6浓度的IAA浸泡30 min和ABT1号生根粉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ZXB200903097.htm 黔产古宗金花小檗根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ref> == 栽培技术 == === 环境 ===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山坡、田埂、庭院四周均可栽种。 === 采集 === 春、秋采挖,除去枝叶、须根及泥土,将皮剥下,分别切片,晒干备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金花小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