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1.1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阿育王石柱 的原始碼
←
阿育王石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n.sinaimg.cn/sinacn10111/3/w409h394/20190726/0798-iafwsqq3817514.jpg width="320"></center> <small>[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5636087_p1a48c767700100w69t.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ref>[https://www.sohu.com/a/384900767_120381622 雕刻时光:中国皮影雕刻的造型流派 ],搜狐,2020-04-01</ref>,是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恒河流域,为雕刻法敕(梵dharma-dipi,巴dhamma-lipi)所建之圆形石柱。 ==简介== [[阿育王]]为铭记征略,弘扬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余根纪念碑式的圆柱,这些柱子一般高十几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在其柱头上刻有四只背对背蹲踞的雄狮,中间层是饰带,刻有一只大象、一匹奔马、一头瘤牛和一只老虎,这四种动物间都用象征佛法的宝轮隔开;下一层是钟形倒垂的莲花。整个柱头华丽而完整,并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润,这也是孔雀王朝时代[[雕刻]]艺术<ref>[https://www.sohu.com/a/821006919_121956422 雕刻艺术的秘密:如何将平凡的材料变为精美的艺术品? ],搜狐,2024-10-28 </ref>一个较为显著的特色。 鹿野苑竖立的阿育王石柱于[[19世纪]]出土后,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征。印度政府于1950年决定将其作为国徽图案,以其体现印度悠久文化和国家独立的民族自豪感。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与其戒师优婆掘多等来Lumbini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纪念。 据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总高约十三米,埋入地下二米多,柱顶近三米,中间柱身七米多,周长二米多。柱顶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与柱身连接处为圆柱体,四周雕有条状[[花瓣]];中间为正方体,四周也雕有花纹;顶部雕有一匹马。 阿育王石柱被发现者共有十柱。其中六柱高度自十至十三公尺不等,所刻法敕共通之内容系尊重佛法、劝善断恶、禁止杀生、仁慈平等,及有关人类之福祉等六章,此外,各柱亦载有阿育王之事迹。其余四柱,高度约七点五公尺,各柱所刻之法敕内容不一,大约为禁止破和合僧,以及阿育王自身之佛迹巡礼等记载。石柱上端雕有各种兽类,例如狮像,虽年代久远,依然清晰可辨。而石柱上所雕之古[[印度]]年代,尤受学术界重视。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阿育王石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