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4.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青黛 的原始碼
←
青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6116465454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91100894&di=18b96a9c74ed543c14558d010597f57d&imgtype=0&src=http%3A%2F%2Fwww.dianshu119.com%2Fuploads%2F201312%2F1386761043KEra5yUv.jpg 原图链接][http://mip.dianshu119.com/index.php?doc-view-31.html 来自 中药药用价值网 的图片]]] '''青黛''',中药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等地。其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中药特性== 入药部位: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br> 性味:咸,寒。<br> 归经:归肝经。<br>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br>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br> 用法用量: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br> 使用注意:《[[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br> 炮制方法:<br> 1.青黛:拣去杂质,过罗。<br> 2.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生理特性== 1.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1750px。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100px;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375px,宽4-200px;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35px,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137.5px,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50px。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生于山地、林缘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br> 2.蓼蓝,一年生草本,高50-2000px。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200px,宽1.5-137.5px,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野生于旷野或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br> 3.菘蓝,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 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2.5毫米;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顶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 垂。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ref>[https://ypk.familydoctor.com.cn/tcm_335/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家庭医生在线, 2019-12-31</ref><br> == 中药化学成分 == 1、从马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isdirubin),靛蓝(indigo),异靛蓝(isoindigo)。 从蓼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靛蓝,N-苯基-2-荼胺(N-phenyl-2-naphthylam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虫漆蜡醇(lac-cerol),靛甙(indican),松蓝甙(isatan)B,色氨酮(tryptan-thren),青黛酮(qigdainone)。 从木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 从菘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靛蓝,色氨酮,青黛酮,靛红(isatin),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 2、青黛主含靛蓝(indigo,indigotin)。因产地、原料及制取方法不同,产品中含靛蓝量差异很大,据分析江西的一些样品含靛蓝量为1.68%-4.16%,个别“靛花”的含量为6.36 %;又谓一般样品含靛蓝量为0.36%-4.13%,个别“靛花”的含量为8.27%。靛蓝糸由植物中所含靛甙(indican)或菘蓝甙(isatan B)先水解为吲哚醇,再经空气氧化而得。另含靛玉红(indirubin),鲜马蓝、干马蓝分别含0.542%、0.143%,鲜菘青、干菘青分别含0.16%、0.316%。青黛中含靛中含靛玉红约0.2%。 == 药理作用 == 1、抗肿瘤:青黛成分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256实体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256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 2、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3、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 ==产地== 1.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br> 2.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br> 3.菘蓝主产于[[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br> ==相关论述==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br> 2.《[[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br>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厥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br>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br> 5.《[[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br>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寒疝。”<br>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br>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br>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br> 10.《[[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br> 11.《[[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青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