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音乐会(杨小滨诗歌) 的原始碼
←
音乐会(杨小滨诗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E7278e90014e2a121c046dc33cb4a021.jpg|缩略图|右|[http://img.hkwb.net/att/site2/20160824/e7278e90014e2a121c046dc33cb4a021.jpg 原图链接][http://zuowen.hkwb.net/content/2016-08/24/content_3025097.htm 图片来自于作文网]]] '''《音乐会》'''是诗人杨小滨创作的诗歌。 ==作品原文== 倾听比睡眠更凄凉。弓和弦 从武器那里来,威胁 浩大的声音杀人如麻 音乐倾倒,像痛得销魂的少女 时时刻流淌在血泊中 它把所有的鸟拋向春日的喋喋不休 它丧尽天良地喂养我们的无聊 在这个缺乏物体的地方,音乐 就是上帝悠扬的屁声 让所有的耳朵飞到天堂边缘 不得入内,因为美 是不可触摸的 一个正襟危坐的晚间,只听到 雷声,看不见雨点 室内花朵在轰隆隆地开放 在哗啦啦地开放 让战争从旋律中爆发 屠杀每一瞬间的附庸风雅 热爱这个交响的社会,意味着 热爱莫扎特,顽皮的孩子 快乐的童年,用一支魔笛 吹出多来米发嗦那样简单的曲调 或者把一些勾引新娘的 荒唐故事,藏在经典的嗓音里 唱出最纯粹的罪恶,败坏和团圆 音乐的纯粹将语言抹去 以催眠代替宵禁。那么,在音乐厅宙, 恸哭者将无地自容 因为没有一个人真正死去 死在高雅中,趣味盎然的摹拟 不值一提。 ==作者简介== [[杨小滨]]1963年出生,台湾人,是[[耶鲁大学]]文学博士,任教于[[密西西比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客座讲席。诗集《穿越阳光地带》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另著有《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历史与修辞》,《The Chinese Postmodern》。曾任台湾《现代诗》特约主编,《倾向》文学人文季刊特约策划。另有诗作结集为《景色与情节》,及汉英双语诗选《在语言的迷宫里》。<ref>[http://zuowen.hkwb.net/content/2016-08/24/content_3025097.htm “跨界”诗人杨小滨:“不安分”的尝试最有趣]</ref> [[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曾这样评价他,“有多重面貌,而且面面俱到,他是华语世界一位最有才情的创作者”。<ref>[https://www.sohu.com/a/242962987_236612 杨小滨对话雪迪:出国后诗风的变与不变 ]</ref> 某种意义上,《[[西游记]]》对杨小滨有着深远影响。他气质综合,不同于大众对学院派学者的刻板印象,杨小滨身上有种风格独特的“混搭气质”,他既是学者、诗人,又是艺术家。在他看来,无论是诗人,还是艺术家,做得好并不难,难的是有自己的风格。或许,正是基于如此的文化理念,杨小滨一直在“跨界”,无论是早期从东方文化,转向西学,还是从诗歌转向视觉艺术,杨小滨似乎一直永不“安分”。<ref>[https://www.sohu.com/a/218894140_432374 【本周六讲座】诗歌来到美术馆:杨小滨诗歌朗读交流会 ]</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音乐会(杨小滨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