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33.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麂子 的原始碼
←
麂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麂子4.jpg | thumb | 300px |右 | 麂子 <br>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A%82%E5%AD%90&step_word=&hs=0&pn=1&spn=0&di=24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763156569%2C3384221787&os=410245476%2C3998989659&simid=4046550458%2C471143877&adpicid=0&lpn=0&ln=1682&fr=&fmq=160760899926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chuxiong.cn%2Fupload%2Fresources%2Fimage%2F2014%2F11%2F12%2F3346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vi7xt5g2_z%26e3BvgAzdH3FfyAzdH3Ffy_4pAzdH3Fc88nab_z%26e3Bf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 ]] <big>'''麂子'''</big>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不超过35公斤,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 中国分布有四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菲氏麂仅有标本报道 [1] == 外形特征 == 麂属动物为中小型鹿类,最大体重不超过35公斤,雄兽有角,雌兽无角,只在相应部位微有突起。麂角的角基颇长,外有毛皮包裹。角尖向内向下弯曲,基本不分叉。成年雄兽长角后,未见脱落换角报道。有额腺(黑麂除外)以及眶下腺,但没有附跖腺。头部被毛短而细,泪窝颇大,额骨两侧缘隆起成骨嵴,向后延伸至角基部。雄兽上颌犬齿呈獠牙状。 == 生活习性 == 麂类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森林或林缘灌丛种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湿性暗针叶林。主要为夜行性,常单独活动,喜在林缘草坡处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鲜枝嫩叶。通常5~7月产仔,孕期5~6个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类是重要经济毛皮动物,其皮张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之一。 == 中国种类 == 中国有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4种。 1、赤麂,又名黄猄。为麂类中最大的1种,赤麂的外形与小麂极其相似,淡棕黄色体毛不染芝麻褐色,这一特征可与小麂区别。此外,赤麂的体型比小麂大很多,体重20-33公斤。赤麂雄体角基部至眼眶的后缘各有一条明显的黑带,几乎形成V形黑纹,体毛棕黄至红棕色,唯头顶向后至肩部中央混杂有黑毛,颜色较暗,下颌毛色白灰,胸部至腰部毛浅黄色,腹中线赭褐色。腋部,鼠蹊和尾腹面白色。头骨较大,角较粗长,前颌骨后缘与鼻骨相接触,眶前窝比眼眶小。赤麂为比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西南部边缘各省,目前有8个亚种。 [1] 2、黑麂。又称乌猄,乌金猄。体型与赤麂相近,体重20-30公斤。体毛棕黑色,头顶部棕黄褐色间杂栗色斑点,额顶部有一束鲜棕色长簇毛,与毛冠麂相似,但颜色不同。尾巴背面毛黑色,腹面毛白色,臀缘及鼠蹊部毛为纯白色。黑麂是我国特有种类,未见亚种分化,分布区域狭窄,数量不多。目前已知分布为皖南、浙西和与之接壤的闽、赣部分地区。 [1] 3、小麂。又称小山猄,茅猄。小麂是麂中体型最小的种类,成体12-17斤,雄兽较赤麂角短小,角柄前缘至眼眉上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从头顶后枕沿颈背至肩部有一条较宽的浅黑线,体背侧面毛呈黄褐色,每根毛由黄色、黑褐色、白色三色组成,故在黄色的基底颜色上出现许多黑褐色的芝麻点,据此可与赤麂区别。头骨小,前颌骨后缘不予鼻骨相接触,眼前窝几乎与眼眶等大,根据以上特点,可与其他麂区别。小麂是我国特有种类,主要分布于南方近丘山地,范围广,数量多。 [1] 4、菲氏麂。又称林麂、乌麂。体重为21公斤。头部具明显额腺和眶下腺,额顶有硬簇毛,长约20毫米,体毛黑但棕色明显,呈褐棕色。腋部及鼠蹊补及腿内侧为白色,有一宽阔白色条纹,从腿内侧延伸至踵部。头骨外形与赤麂相似,但前颌骨后缘在鼻骨前端1/3处接触,鼻骨的形状为中间长两侧短,呈倒V形,角的主干短,仅比眉叉稍长,几乎像蟹钳状。主要分布于云南金平或屏边附近,西藏林芝也有报道。 [1] == 保护级别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EN) [2]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Ⅱ [3]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4] 麂子,鹿科的一种,雄麂子才长短角,角尖内弯。麂肉细嫩味美,为上等野味。中医认为,麂肉性味甘平,有补气,暖身,化食,祛风,能疗五痔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肉主治五痔病,炸熟,以姜醋食之,大有效,麂舌可治惊风”。以前偶而能吃到红烧麂子肉,现在比较少了,估计是动物保护的原因。麂子皮是高档皮料,记得单位擦镜头的就是用麂子皮,现在多为代用品。 这个星期去市场漫无目的闲逛,破铜烂铁看了一大堆,啥也没买。后来转到一个摊子边,看到这个完整的麂子面具,觉得还有点意思,单独的角还比较多见,完整的似乎没看到过,卖家说是老的,我也没在意,加上市场里黑灯瞎火的,也没仔细端详,谈好价钱,就包起来了。 逛完市场,与古师一起喝茶,把新买的这个玩意儿给古师鉴定,古师眼尖,发现头骨上面还有红色彩绘为底,上覆金色图案,彩绘因风化原因已经剥落。古师断言,应是百年上下的古物。本来打算把两个角锯下来当挂件玩的,被古长老师这么一定,似乎就不好意思这么粗糙处理了,回家洗刷一下,放厨子里算了,嘿嘿,估计只有等下次逛市场的时候,看有没有机会找到完整已经锯下的麂子角来做挂件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d03550100f25d.html 麂子角 ,新浪网 2009-09-04] </ref> == 违法偷猎 == 据了解,卖麂子肉的是分宜县洞村分谷山大队元头坑队的农民沈禄寿等五人。这几十只麂子是在奉新县与宜丰县交界处用套绳捕杀的。据本人说每年最少要捕杀200多只。 农贸市场上平均每天5一6只上市,大多数是猎枪捕杀的。据调查宜丰县主要狩猎工具有3454件,名列宜春地区第一。其中猎枪110支,占枪支总数3%;鸟枪、鸟锐3550支,占枪支总数的97%。 == 相关视频 == 昆明动物园的麂子 <center>标题</center> {{#iDisplay:a05320m4riy|780|460|qq}} </center> == 参考文献 ==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麂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