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6.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EF30型电力机车 的原始碼
←
EF30型电力机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EF30型电力机车.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0.hdslb.com/bfs/article/4c283618e9e2aaeb95992412d2ff3114c9638e29.jpg@1320w_880h.webp 原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041324/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EF30型电力机车'''([[日语]]:EF30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国有铁道]]的电力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量产和运用的[[交直流]]两用电力机车<ref>[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d2c3204ec195da203e3403a9b489cc1318947a18e7f9386.html 高性能变流器控制交直流两用四轴电力机车],爱学术</ref>,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和20千伏60[[赫兹]]的工频单相交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由[[三菱]]电机、新三菱重工业于1960年研制成功。 ==开发背景== 位于[[山阳本线]]下关至门司间、横跨[[关门海峡]]的关门铁道隧道是[[九州]]和[[本州]]之间最重要的[[运输]]通道,该线是1500伏直流[[电气化铁路]]<ref>[https://www.sohu.com/a/150803060_99894434 电气化铁路来袭,你一定要知道的9个问题!],搜狐,2017-06-21</ref>,自1942年通车以来一直采用[[EF10型电力机车]]担当该区段的运输任务。1961年,[[鹿儿岛本线]]门司港至久留米间完成20千伏60赫兹交流电气化改造的同时,门司车站范围内亦改为采用交流电化,并在门司车站往下关方向的咽喉区设置了交直流分相区,用来分割直流和交流电化区段。为了满足下关至门司间直通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的牵引需要,因此开发研制了交直流两用的EF30型电力机车。 ==原型车== 1960年3月19日,三菱电机、新三菱重工业完成试制了首台原型车(EF30 1)。由于EF30型电力机车的限定运用区段为下关至门司,机车只需要较低的[[功率]]即可满足交流区段短时间的低速运转需要,因此EF30型电力机车在交流区段的[[额定功率]]只有直流区段的四分之一。EF30型电力机车是以发挥牵引力为主的六轴电力机车,采用了以单电机转向架为基础的B-B-B轴式,在双机重联牵引的情况下能够在25‰长大坡道上起动1200[[吨]][[货物]]列车。原型车落成后,因为鹿儿岛本线的交流电化尚未完成,所以首先配属于米原机关区,并在[[北陆本线]]坂田至田村间进行试运行,至1961年4月开始在九州继续进行各种试验。 ==量产车== 1961年,根据原型车的试验结果而作出改良的量产车开始投入生产,同年生产了首批16台量产车(2~17)。EF30 2~17号机车的制造预算由国铁1960年度债务承担,其中6台由三菱电机、新三菱重工业制造(2~7),5台由[[日立]]制作所制造(8~12),5台由东芝公司制造(13~17)。与原型车相比,量产车的主变压器、硅整流器、牵引电动机、直流避雷器、交流避雷器、受电弓等主要电气设备均改为采用[[技术]]更成熟的[[产品]];此外,车体外板改为采用波纹[[不锈钢板]],车体长度亦由17,860毫米缩短为16,560毫米。 1964年,三菱电机、新三菱重工业又再生产了2台EF30型电力机车(18~19)。第二批量产车的制造预算由国铁1964年度第三次债务承担,这批机车采用了新型[[硅整流器]],中间转向架改为采用DT118A型转向架,车窗玻璃改为以H型断面的[[橡胶]]密封条固定,而车端电气[[连接器]]的布置形式也有所改变。 1968年,三菱电机、新三菱重工业又再生产了3台EF30型电力机车(20~22)。第三批量产车是因应同年10月1日日本国铁运行图大范围调整、寝台特急列车和高速[[货物]]列车增发的需要而制造的,制造预算由国铁1968年度第三次债务承担。 ==运用== EF30型电力机车全部配属门司机关区。1961年10月1日的国铁运行图调整后,EF30型电力机车正式投入运用,专门担当关门隧道区段的牵引任务,其中,旅客列车在门司至下关之间采用单机牵引,而货物列车在门司编组站至幡生编组站(或东小仓站)之间采用双机牵引。1964年10月1日的国铁运行图调整,开行了新大阪至博多的“燕号”和“鸽子号”特急旅客列车,由直流专用的151系电力动车组担当,因此在门司至下关之间仍需要使用EF30型电力机车牵引,专门用于牵引这两对[[列车]]的机车(2~8)亦加装了配合电力动车组的控制电路系统,并将[[机车]]编号铭牌涂成[[红色]]以示区别。 1978年12月,运用时间最长的原型车首先报废,成为第一台报废的EF30型电力机车。1986年初,为了替换日渐老化的EF30型电力机车,门司机关区开始配属EF81型400番台电力机车。1987年3月,关门隧道区段的牵引任务全部转交[[EF81型电力机车]]担当,标志着EF30型电力机车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同年3月29日,EF30 6、21号机车重联牵引临时列车完成告别运转(门司港—远贺川—下关—门司),EF81 304号机车亦与之同行。在1987年4月的国铁分割民营化之前,除了获得动态保存的EF30 3号机车外,其余EF30型电力机车均已停运报废。 ==视频== ===<center>EF30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日本的大型游艇在门司港入境</center> <center>{{#iDisplay:o0700juo2z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87 製造品業]]
返回「
EF30型电力机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