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是指基於擁有無形資產等評估對象可以產生未來節省許可費的預期,並對所節省許可費採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後累加從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節省許可費通常是由與無形資產等評估對象類似或者相近的無形資產的平均許可費水平或者一般許可費取費率水平決定。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的含義解讀

此方法是指假設財務報告的編制者不是相關無形資產的所有者,需要花錢從別人手上獲得一個許可權,這就是必要的資金流出。但因擁有了該許可權,就可以節省這方面的許可權使用費,所節省的許可費通過折現得出現值。

使用許可費節省法評估的無形資產的例子一般包括品牌、專利和技術。要使用該方法,必須存在可比資產且這些資產常在熟悉情況的、自願和獨立的雙方之間進行專利許可經營。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的評估思路

具體的思路是測算由於擁有該項資產而節省的向第三方定期支付許可使用費的金額,並對該無形資產經濟壽命期內每年節省的許可費支出通過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到評估基準日時點,以此作為該項無形資產的價值。

節省許可費通常是由與無形資產等評估對象類似或者相近的無形資產的平均許可費水平或者一般許可費取費率水平決定。在某些情況下,許可使用費可能包括一筆期初入門費和建立在每年經營業績基礎上的分成費。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的操作步驟

1、確定入門費

入門費,即最低收費額,也稱「保底費」,是指在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視購買方實際生產和銷售情況收取轉讓費的場合所確定的一筆可能的「旱澇保收」的收入,並在確定比例收費時預先扣除。

2、確定許可費率

許可費率是虛擬的許可費比率。許可費率有兩種方式確定:

(1)基於市場上可比的或相似的許可費使用費率為基礎確定,其先決條件是,必須存在可比較的無形資產,且這些無形資產是在公平市場上定期被許可使用的。

(2)基於收益的分成確定,該收益分成是指假設在一個公平交易中,一個自願的被許可方為獲取使用目標無形資產的權利而願意支付給一個自願的許可方的金額,通常包括邊際分析法、經驗數據法等不同確定方法。

3、確定許可期限

無形資產的許可期限一般短於其經濟壽命年限,在實踐中,通常依據與被評估無形資產相同或相近無形資產在法律或合同、企業申請書中規定的許可使用期限確定被評估無形資產的許可期限。

如果是針對有專門法律保護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許可期限還會短於其法定保護期限。

4、確定折現率

折現率是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用以衡量獲得未來預期收益所須承擔的風險大小。

採用節省許可費法時,折現率就是用於將該項資產假定的許可費轉換成現值的比率,通常可以採用風險累加法、回報率拆分法等方法測算折現率。

5、許可使用費折現

本書假設是建立在每年經營業績基礎上的分成費是在各年年末產生的,即進行年末折現。如果假設被評估無形資產建立在每年經營業績基礎上的分成費並非在每年年末產生,則應當對上述具體模型中的折現年期進行調整。

如果節省的許可使用費在年度中差不多是均勻產生的,可使用年中折現法進行調整。

節省許可費折現法使用的注意事項

1、許可費率的可獲得性與可靠性對許可費率的使用需要注意:

(1)對於相關財務數據的預測,應注意所取得的適當收益以及對該項無形資產壽命年限的估計應當與所採用的許可費率相對應;

(2)應注意所採用的許可費率是否可以使許可費在稅前抵扣;

(3)應注意所採用的許可費率是否包括對營銷成本和被許可方所承擔的使用該項資產的任何成本的考慮;

(4)市場上明顯相似的資產的許可使用費率可能會存在顯著不同,此時以經營者所要求的毛利率作為許可費率參數衡量的參考基準是較為謹慎的做法。

2、節省許可費法的適用情形

節省許可費法多用於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出租的評估,主要包括商標、專利以及技術特許。節省許可費法須在可比資產存在、經濟行為雙方獨立、熟悉情況並且自願的情形下適用。

節省許可費法一般用於評估無形資產的使用權價值,比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價值低。適用於侵權損失價值評估。同時,無形資產評估對象存在「權利束」,在涉及具體經濟行為時,無形資產評估具有明確的標的設定,這時採用節省許可費法較為可行。

無形資產評估

無形資產評估,如品牌、商標等評估,是根據特定目的,遵循公允、法定標準和規程,運用適當方法,對無形資產進行確認、計價和報告,為資產業務提供價值尺度。對於無形資產評估,應當注意:

1、在獲取的無形資產相關信息基礎上,根據被評估無形資產或者類似無形資產的歷史實施情況及未來應用前景,結合無形資產實施或者擬實施企業經營狀況,重點分析無形資產經濟收益的可預測性,恰當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

2、合理估算無形資產帶來的預期收益,合理區分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所獲得收益,分析與之有關的預期變動、收益期限,與收益有關的成本費用、配套資產、現金流量、風險因素;A

3、保持預期收益口徑與折現率口徑一致;

4、根據無形資產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及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合理估算折現率,無形資產折現率應當區別於企業或者其他資產折現率;

5、綜合分析無形資產的剩餘經濟壽命、法定壽命及其他相關因素,合理確定收益期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