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1]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互聯網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絡文化,這種網絡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化的特點
通過對不同文化的比較研究,才能了解文化的特點。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文化不是出自個性,而系創自群性,不是天才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大多數人不斷努力的結果。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沒有文化的社會。文化既然是多數人努力之結果,必須有社會,彼此共同相處。在同一社會內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會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齡、職業、階級等之間也存在着亞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滿足方式是由文化決定的,每種文化決定這些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從這一角度看,非人的靈長目動物也有一些文化行為的能力,但是這些文化行為和人類社會中龐大複雜的文化象徵體系相比較僅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文化的基礎是象徵。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現方式,如圖像(如圖騰旗幟)、肢體動作(如握手或吐舌)、行為解讀(送禮)等。文化不是處在靜止之狀態,而是在動態中求發展,縱有回瀾也可望復興。幾乎可以說整個文化體系是透過龐大無比的象徵體系深植在人類的思維之中,而人們也透過這套象徵符號體系解讀呈現在眼前的種種事物。因此如何解讀各種象徵在該文化的實質意義便成為人類學和語言學等社會學科詮釋人類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化的分類
文化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大致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 按生物的種類劃分: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等
- 按地區或地理位置劃分:亞洲、歐洲、非洲等
- 按時間劃分:遠古、原始、文明史等
- 按形成的原因劃分:自然、人為等
- 按其形式來劃分:物質(陶瓷、建築、飲食等)、非物質(技術、手藝、語言、能力等)
- 按生物的年齡劃分:老年、青壯年、少年等
下面的這個分類是時間、地區、民族等方法的綜合性運用。
視頻
文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搜狐網,2018-05-23
- ↑ 習近平談孔子、論儒學,人民網,20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