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双本位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双本位制'''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re…”)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6/b70d1a2db9284b8694a4ffdaaff9c5e6.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88492673_12008438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双本位制'''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双本位制'''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於 2024年5月18日 (六) 06:33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雙本位制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雙本位制是金銀複本位制的一種,金幣銀幣之間的兌換比率由國家決定,這種制度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現象。

「格雷欣法則」又稱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它是由托馬斯·格雷欣發現的一種有趣現象,當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即良幣,必然退出流通市場,它們會被人收藏;而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

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在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面額價值相同的通貨同時流通的情況下,實際價值較高的通貨(所謂良幣)必然會被人們融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較低的通貨(所謂劣幣)反而會充斥市場。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需要如下條件:

①劣幣和良幣與此同時都為法定財富;

②在雙本位制的財富制度下,兩種財富有必定的法定兌換比率;

如果兌換發生困難,良幣則會出現擠兌,人們就會湧向銀行要求將手裡的劣幣兌換成良幣,從而格雷欣法則失效,人們用良幣替換劣幣。

③劣幣和良幣的總和有必要超越社會所需的財富量;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一部分良幣被人們收藏起來而退出流通領域。

④行業存在信息不對稱;

因為如果信息公開透明,劣幣也就很難用出去,或者即使能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幣的「實際」而非「法定」價值與對方交易。

⑤政府規則劣幣和良幣用於國內負擔時名義價值相同,即購買力相同。

如何看待「格雷欣法則」

一方面,格雷欣法則告訴我們良幣將被劣幣淘汰,處於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實際情況又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是性能更好的東西在代替落後的東西。

格雷欣相信:實際價值更高的貨幣是「良幣」,因為實際價值更高的貨幣擁有更高的保值功能。事實上格雷欣在當時並沒有錯,因為在當時,實際價值更高的貨幣確實擁有更好的保值功能,所以格雷欣法則在當時是成立的。

然而,格雷欣沒有意識到,貨幣的保值功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價值並不是決定貨幣保值功能的唯一因素,實際價值更高的貨幣必然擁有更強的保值功能這一前提條件並不成立,於是格雷欣法則就並不完全成立了。

但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現在卻仍然在生活中廣泛存在,發人深省。當這個現象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該是我們採取措施去應對的時候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