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资产负债管理”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资产负债管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17/ff2bf1b74cc44a81a7cf1cd2466d6231.JP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60896275_12007088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资产负债管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资产负债管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2024年5月23日 (四) 22:34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资产负债管理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金融机构的目标,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金融机构正的净值。

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源

资产负债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初是针对利率风险而发展起来的。美国在利率放松管制前,金融产品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波动不大,但随着1979年美国对利率管制放松以后,金融资产负债就有了较大的波动,导致投资机构做决策时更多地注意到同时考虑资产和负债。尽管ALM最初是为了管理利率风险而产生的,随着ALM方法的发展,非利率风险如市场风险等也被纳入到ALM中来,使ALM成为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机构都对ALM方法的适用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资产负债管理的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管理有几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具体的评价目标或者财务目标,比如最大法定盈余、最小乘余风险、最大的股东回报等。

2、各种限制条件,如状态模拟时的状态、随机模拟时给定的分布等。这些条件以各种形式表达,如时序模型、随机差分方程等。

3、解决方法与计算结果。这些方法包括决定性分析、随机规划、随机控制等。

资产负债管理分析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分析有五大办法:缺口分析法;久期分析法;外汇敞口与敏感性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以及流动性压力测试。

1.缺口分析法

缺口分析法是商业银行衡量资产与负债之间重新定价期限和现金流量到期期限匹配情况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流动性期限缺口分析。

2.久期分析法

久期分析法是商业银行衡量利率变动对全行经济价值影响的一种方法。

商业银行通过改变资产、负债的久期,实现资产负债组合的利率免疫,提高全行的市场价值和收益水平。

3.外汇敞口与敏感性分析法

外汇敞口与敏感性分析法是商业银行衡量汇率变动对全行财务状况影响的一种方法。

商业银行采用敞口限额管理和资产负债币种结构管理等方式控制外汇敞口产生的汇率风险。

4.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商业银行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

5.流动性压力测试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方法,商业银行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测算全行在遇到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

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资产负债管理是以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来缓解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三性的协调平衡。所谓对称原则,主要是指资产与负债科目之间期限和利率要对称,以期限对称和利率对称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实现经营上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则主要有:

1、规模对称原则。这是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S平衡,这里的对称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又称偿还期对称原则。银行资金的分配应该依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流动率法,也就是说,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动率。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过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动率小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3、目标互补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三性的均衡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充。比如说,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营环境中,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过盈利性的提高来补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标,单纯根据某一个目标来决定资产分配。而应该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起来考虑以全面保证银行目标的实现,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

4、资产分散化原则。银行资产运用要注意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避免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资产负债管理指标体系

资产负债管理指标体系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指标体系。包括的内容具体如下:

①资本充足率指标

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平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月末平均余额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②存贷比例指标

对实行余额考核的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旬末平均余额与各项存款旬末平均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对实行增量考核的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旬末平均增加额与各项存款旬末平均增加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

③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流动性资产旬末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旬末平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

④单一贷款比例指标

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与各项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

⑤备付金比例

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7%。此外,还规定有拆借资金比例、对股东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贷款质量指标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