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青原区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国…”)
 
行 1: 行 1: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青原区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ref>[http://www.docin.com/p-2189430749.html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豆丁网,2019-04-09</ref>”。
+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 青原区]] 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 国防教育]] 示范学校”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ref>[http://www.docin.com/p-2189430749.html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豆丁网,2019-04-09</ref>”。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47128.63㎡,有三栋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的标准化现代化教学楼,可用教室50余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还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学生计算机房两个,音乐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理化和音乐体育器材室各一间,日常教学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自行车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区后勤管理的样板。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和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也完全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综合楼和校园文化<ref>[https://www.docin.com/p-1852434856.html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f>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将变得更绿、更净、更美。
+
 学校占地面积47128.63㎡,有三栋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的标准化现代化教学楼,可用教室50余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还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 实验室]] 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学生计算机房两个,音乐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理化和音乐体育器材室各一间,日常教学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自行车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区后勤管理的样板。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和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也完全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综合楼和[[ 校园文化]]<ref>[https://www.docin.com/p-1852434856.html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f>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将变得更绿、更净、更美。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39年秋开始,学校经抗日战争的炮火孕育,于1940年3月13日诞生在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时名国立第十三中学,尔后经省立天祥中学,至1948年因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外迁。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为了弘扬国立十三中的优良学风,传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蕴,决定在青原山恢复办高级中学,并于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东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称为“吉安市河东高中”。1973年始设初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1976年8月,学校更名“吉安市河东中学”。1982年7月高中停办。1983年1月学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学”。1994年5月,在原国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议下,经吉安市政府同意,学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中学”。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2003年9月1日,按照青原区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 规划校园面积70亩。2005年8月,青原区政府将青原山中学划归区直属。2010年3月,经青原区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校名。2014年秋,学校增设小学部,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
1939年秋开始,学校经[[ 抗日战争]] 的炮火孕育,于1940年3月13日诞生在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时名国立第十三中学,尔后经省立天祥中学,至1948年因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外迁。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为了弘扬国立十三中的优良学风,传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蕴,决定在青原山恢复办高级中学,并于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东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称为“吉安市河东高中”。1973年始设初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1976年8月,[[ 学校]] 更名“吉安市河东中学”。1982年7月高中停办。1983年1月学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学”。1994年5月,在原国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议下,经吉安市政府同意,学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中学”。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2003年9月1日,按照[[ 青原区]] 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 规划校园面积70亩。2005年8月,青原区政府将青原山中学划归区直属。2010年3月,经青原区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校名。2014年秋,学校增设小学部,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办校数余载,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刘高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著名诗人公刘和著名书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闻名遐迩。
+
 办校数余载,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刘高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庆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著名诗人公刘和著名书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闻名遐迩。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
  
 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延续和发展。学校传承国立十三中的优良传统,以“尊师重道”为校训,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对人生的深山含笑为校花,以《十三中进行曲》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学校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办公室文化、以学生书画作品为内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张扬个性、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不断谱写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几十年来,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领导廉洁务实,教师团结向上,学生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十三中精神,师生们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时代,学校以“创办教学质量优异、文化品味高尚的学校”为目标,以培育“敬、净、静、竞”为导向,坚持“养天地正气、办优质之学、育四有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着眼未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
+
 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深厚的[[ 文化]] 底蕴,并不断延续和发展。学校传承国立十三中的优良传统,以“尊师重道”为校训,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对人生的深山含笑为校花,以《十三中进行曲》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学校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办公室文化、以学生书画作品为内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张扬个性、[[ 百花齐放]] 的班级文化不断谱写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几十年来,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领导廉洁务实,教师团结向上,学生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十三中精神,师生们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时代,学校以“创办教学质量优异、文化品味高尚的学校”为目标,以培育“敬、净、静、竞”为导向,坚持“养天地正气、办优质之学、育四有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着眼未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始业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好人好事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元旦文艺表演、校运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 血脉]] ,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始业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好人好事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元旦文艺表演、校运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 竞赛]]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办学成绩==
 
==办学成绩==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有4人次,省级奖十余人次。在2015年中考,刘书悉同学勇夺中心两城区中考状元,并与全市中考状元仅一分之差。学校先后荣获 “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学校”、“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吉安市‘两基’迎国检先进学校“、“吉安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园林单位”、“吉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内部保卫先进单位”、“吉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吉安市(第一批)美丽校园”、“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青原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青原区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综合及单项荣誉。
+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管理,教学[[ 质量]] 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有4人次,省级奖十余人次。在2015年中考,刘书悉同学勇夺中心两城区中考状元,并与全市中考状元仅一分之差。学校先后荣获 “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学校”、“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吉安市]] ‘两基’迎国检先进学校“、“吉安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园林单位”、“吉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内部保卫先进单位”、“吉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吉安市(第一批)美丽校园”、“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青原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青原区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综合及单项荣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23日 (四) 11:12 的修訂


吉安市第十三中學座落於青原區贛江大橋橋東,毗鄰青原區行政中心和母親河贛江。於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學國防教育示範學校」 ,2019年被評為「江西省平安校園[1]」。

校園環境

學校占地面積47128.63㎡,有三棟全部配齊了多媒體設備和校園廣播系統的標準化現代化教學樓,可用教室50餘間,可容納2000餘名學生。還有標準化物理實驗室兩個,生物實驗室和化學實驗室各一個,學生計算機房兩個,音樂教室一個,圖書室一個,理化和音樂體育器材室各一間,日常教學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學校的標準化學生食堂、公寓式學生宿舍和學生自行車棚為學生生活和學習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區後勤管理的樣板。塑膠運動場、塑膠籃球場等運動場所和配套完善的體育設施也完全能滿足學生課外活動的需要。綜合樓和校園文化[2]廣場是學校的標誌性工程,學校現代化教學水平將進一步提升,校園環境將變得更綠、更淨、更美。

歷史沿革

1939年秋開始,學校經抗日戰爭的炮火孕育,於1940年3月13日誕生在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時名國立第十三中學,爾後經省立天祥中學,至1948年因國內形勢的變化而外遷。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為了弘揚國立十三中的優良學風,傳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蘊,決定在青原山恢復辦高級中學,並於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東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稱為「吉安市河東高中」。1973年始設初中部,成為一所普通完全中學。1976年8月,學校更名「吉安市河東中學」。1982年7月高中停辦。1983年1月學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學」。1994年5月,在原國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議下,經吉安市政府同意,學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學」。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區河東中學」。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區青原山中學」。 2003年9月1日,按照青原區教育發展規劃,學校整體搬遷至現址,規劃校園面積70畝。2005年8月,青原區政府將青原山中學劃歸區直屬。2010年3月,經青原區政府批准,學校恢復「吉安市第十三中學」校名。2014年秋,學校增設小學部,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辦校數余載,學校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畢業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劉高聯、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慶元、「兩彈一星」元勛姚桐斌、著名詩人公劉和著名書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傑出校友聞名遐邇。

文化底蘊

獨特的辦學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不斷延續和發展。學校傳承國立十三中的優良傳統,以「尊師重道」為校訓,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對人生的深山含笑為校花,以《十三中進行曲》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學校各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辦公室文化、以學生書畫作品為內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張揚個性、百花齊放的班級文化不斷譜寫着校園文化發展的新內涵。幾十年來,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領導廉潔務實,教師團結向上,學生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十三中精神,師生們將這種精神代代傳承。新時代,學校以「創辦教學質量優異、文化品味高尚的學校」為目標,以培育「敬、淨、靜、競」為導向,堅持「養天地正氣、辦優質之學、育四有之才、走創新之路」的辦學理念,着眼未來,立足實際,開拓創新,日益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教師愉悅工作的家園。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校園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源泉。學校通過新生入學前的始業教育、周一升旗儀式、每周主題班會活動、優秀學生評選、「流動紅旗班」月評、好人好事班級爭創等常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養成教育,努力培養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通過元旦文藝表演、校運會等各種文體活動和學科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台,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創新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辦學成績

學校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狠抓教育質量管理,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聲譽逐年提高。在各類學科競賽中也獲得了較好成績,其中獲國家級獎有4人次,省級獎十餘人次。在2015年中考,劉書悉同學勇奪中心兩城區中考狀元,並與全市中考狀元僅一分之差。學校先後榮獲 「全省教育工會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示範校」、「江西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教育系統創新發展年活動先進單位」、「全省教育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學校」、「吉安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吉安市『兩基』迎國檢先進學校「、「吉安市電化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吉安市園林單位」、「吉安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示範學校」、「吉安市內部保衛先進單位」、「吉安市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吉安市(第一批)美麗校園」、「吉安市高效課堂示範校」、「青原區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並連續多年獲得「青原區教育管理先進學校」等多項綜合及單項榮譽。

參考文獻

  1. 平安校園建設標準(試行) ,豆丁網,2019-04-09
  2. 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豆丁網,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