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青原区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国…”)
 
第1行: 第1行: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青原区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ref>[http://www.docin.com/p-2189430749.html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豆丁网,2019-04-09</ref>”。
+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 青原区]] 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 国防教育]] 示范学校”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ref>[http://www.docin.com/p-2189430749.html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豆丁网,2019-04-09</ref>”。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47128.63㎡,有三栋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的标准化现代化教学楼,可用教室50余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还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学生计算机房两个,音乐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理化和音乐体育器材室各一间,日常教学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自行车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区后勤管理的样板。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和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也完全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综合楼和校园文化<ref>[https://www.docin.com/p-1852434856.html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f>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将变得更绿、更净、更美。
+
 学校占地面积47128.63㎡,有三栋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的标准化现代化教学楼,可用教室50余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还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 实验室]] 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学生计算机房两个,音乐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理化和音乐体育器材室各一间,日常教学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自行车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区后勤管理的样板。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和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也完全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综合楼和[[ 校园文化]]<ref>[https://www.docin.com/p-1852434856.html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f>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将变得更绿、更净、更美。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39年秋开始,学校经抗日战争的炮火孕育,于1940年3月13日诞生在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时名国立第十三中学,尔后经省立天祥中学,至1948年因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外迁。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为了弘扬国立十三中的优良学风,传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蕴,决定在青原山恢复办高级中学,并于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东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称为“吉安市河东高中”。1973年始设初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1976年8月,学校更名“吉安市河东中学”。1982年7月高中停办。1983年1月学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学”。1994年5月,在原国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议下,经吉安市政府同意,学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中学”。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2003年9月1日,按照青原区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 规划校园面积70亩。2005年8月,青原区政府将青原山中学划归区直属。2010年3月,经青原区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校名。2014年秋,学校增设小学部,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
1939年秋开始,学校经[[ 抗日战争]] 的炮火孕育,于1940年3月13日诞生在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时名国立第十三中学,尔后经省立天祥中学,至1948年因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外迁。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为了弘扬国立十三中的优良学风,传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蕴,决定在青原山恢复办高级中学,并于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东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称为“吉安市河东高中”。1973年始设初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1976年8月,[[ 学校]] 更名“吉安市河东中学”。1982年7月高中停办。1983年1月学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学”。1994年5月,在原国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议下,经吉安市政府同意,学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中学”。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2003年9月1日,按照[[ 青原区]] 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 规划校园面积70亩。2005年8月,青原区政府将青原山中学划归区直属。2010年3月,经青原区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校名。2014年秋,学校增设小学部,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办校数余载,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刘高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著名诗人公刘和著名书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闻名遐迩。
+
 办校数余载,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刘高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庆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著名诗人公刘和著名书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闻名遐迩。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
  
 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延续和发展。学校传承国立十三中的优良传统,以“尊师重道”为校训,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对人生的深山含笑为校花,以《十三中进行曲》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学校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办公室文化、以学生书画作品为内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张扬个性、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不断谱写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几十年来,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领导廉洁务实,教师团结向上,学生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十三中精神,师生们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时代,学校以“创办教学质量优异、文化品味高尚的学校”为目标,以培育“敬、净、静、竞”为导向,坚持“养天地正气、办优质之学、育四有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着眼未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
+
 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深厚的[[ 文化]] 底蕴,并不断延续和发展。学校传承国立十三中的优良传统,以“尊师重道”为校训,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对人生的深山含笑为校花,以《十三中进行曲》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学校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办公室文化、以学生书画作品为内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张扬个性、[[ 百花齐放]] 的班级文化不断谱写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几十年来,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领导廉洁务实,教师团结向上,学生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十三中精神,师生们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时代,学校以“创办教学质量优异、文化品味高尚的学校”为目标,以培育“敬、净、静、竞”为导向,坚持“养天地正气、办优质之学、育四有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着眼未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始业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好人好事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元旦文艺表演、校运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 血脉]] ,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始业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好人好事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元旦文艺表演、校运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 竞赛]]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办学成绩==
 
==办学成绩==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有4人次,省级奖十余人次。在2015年中考,刘书悉同学勇夺中心两城区中考状元,并与全市中考状元仅一分之差。学校先后荣获 “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学校”、“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吉安市‘两基’迎国检先进学校“、“吉安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园林单位”、“吉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内部保卫先进单位”、“吉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吉安市(第一批)美丽校园”、“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青原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青原区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综合及单项荣誉。
+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管理,教学[[ 质量]] 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有4人次,省级奖十余人次。在2015年中考,刘书悉同学勇夺中心两城区中考状元,并与全市中考状元仅一分之差。学校先后荣获 “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学校”、“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吉安市]] ‘两基’迎国检先进学校“、“吉安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园林单位”、“吉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内部保卫先进单位”、“吉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吉安市(第一批)美丽校园”、“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青原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青原区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综合及单项荣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2024年5月23日 (四) 11:12的版本


吉安市第十三中学座落于青原区赣江大桥桥东,毗邻青原区行政中心和母亲河赣江。于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1]”。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47128.63㎡,有三栋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的标准化现代化教学楼,可用教室50余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还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各一个,学生计算机房两个,音乐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理化和音乐体育器材室各一间,日常教学需要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学校的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自行车棚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更是全区后勤管理的样板。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和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也完全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综合楼和校园文化[2]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工程,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将变得更绿、更净、更美。

历史沿革

1939年秋开始,学校经抗日战争的炮火孕育,于1940年3月13日诞生在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素有“山川江西第一景”的青原山,时名国立第十三中学,尔后经省立天祥中学,至1948年因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外迁。1969年8月,吉安市政府为了弘扬国立十三中的优良学风,传承青原山的文化底蕴,决定在青原山恢复办高级中学,并于1970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吉安市河东公社五七高中”,1972年8月改称为“吉安市河东高中”。1973年始设初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1976年8月,学校更名“吉安市河东中学”。1982年7月高中停办。1983年1月学校再更名“吉安市青原山中学”。1994年5月,在原国立十三中老校友的提议下,经吉安市政府同意,学校更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2001年7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中学”。2001年10月更名 “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 2003年9月1日,按照青原区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规划校园面积70亩。2005年8月,青原区政府将青原山中学划归区直属。2010年3月,经青原区政府批准,学校恢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校名。2014年秋,学校增设小学部,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办校数余载,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其中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和刘高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著名诗人公刘和著名书法家燕方畏、戴子介等一大批杰出校友闻名遐迩。

文化底蕴

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延续和发展。学校传承国立十三中的优良传统,以“尊师重道”为校训,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育人箴言,以寓意笑对人生的深山含笑为校花,以《十三中进行曲》为校歌。以“青原山”命名的《青原山》校刊和以学校各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办公室文化、以学生书画作品为内容的走廊文化及以张扬个性、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不断谱写着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内涵。几十年来,吉安十三中培育了以“领导廉洁务实,教师团结向上,学生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十三中精神,师生们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新时代,学校以“创办教学质量优异、文化品味高尚的学校”为目标,以培育“敬、净、静、竞”为导向,坚持“养天地正气、办优质之学、育四有之才、走创新之路”的办学理念,着眼未来,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日益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新生入学前的始业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流动红旗班”月评、好人好事班级争创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元旦文艺表演、校运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办学成绩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逐年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有4人次,省级奖十余人次。在2015年中考,刘书悉同学勇夺中心两城区中考状元,并与全市中考状元仅一分之差。学校先后荣获 “全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学校”、“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吉安市‘两基’迎国检先进学校“、“吉安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吉安市园林单位”、“吉安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内部保卫先进单位”、“吉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吉安市(第一批)美丽校园”、“吉安市高效课堂示范校”、“青原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青原区教育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综合及单项荣誉。

参考文献

  1. 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豆丁网,2019-04-09
  2.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