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负担行为”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负担行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ref>[https://www.…”)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8/4d67cd8ea4114152a750a26a1efaed25.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23612041_74069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负担行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负担行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2024年6月20日 (四) 07:39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负担行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负担行为是指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之义务的法律行为,它的首要义务是确定某项给付义务,即产生债务关系。

负担行为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也叫债权行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分类之一。债权行为,是“物权行为”的对称。是指通过意思表示而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其基本形式为双方法律行为,如债权合同行为;也包括某些单方法律行为,如委托授权行为。

负担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别

负担行为也称债权行为,物权行为是“债权行为”的对称。是指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果的要式法律行为。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别在于,债权为请求权、对人权,无排他性,对于同一债务人,可以同时成立内容相同或不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具有相对性,仅可以对与其建立债权关系的对方当事人提出债权请求权,不可向第三人请求。

债权行为是相对于物权行为而言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债之发生为内容、并以债权和债务的取得和负担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债权行为从债务负担的角度可称为债务行为,或负担行为。债权行为有的为单独行为,如无因管理;有的为双务行为,如买卖。

术语解释

债权法又称债法,是调整特定当事人之间请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对商品流通关系的反映与保障。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双方法律行为指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即这种法律行为仅凭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无需得到对方同意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