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苔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9: 行 9:
 
 馀凿山楹为室,有青苔焉。意之所之,故为是作云。
 
 馀凿山楹为室,有青苔焉。意之所之,故为是作云。
  
 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必居间而就寂,似幽意之深伤。故其处石,则松栝交阴,泉雨长注,横涧俯视,崩壁仰顾。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骛。遂能崎屈上生,班驳下布。异人贵其贞精,道士悦其迥趣。咀松屑以高想,奉丹经而永慕。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币池林。春塘秀色,阳鸟好音。青郊未谢兮,白日照路。贯(《初学记》作贲。)千里兮绿草深,乃生水而摇汤。遂出波而沉淫,假青条兮总翠,借黄花兮舒金。游梁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兔园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至于修台广庑,幽阁间楹,流黄乏织,琴瑟且鸣。户牖秘兮不可见,履袂动兮觉人声。乃芜阶翠地,绕壁点墙。春禽悲兮兰茎紫,秋虫碒兮蕙实黄。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零露下兮在梧楸,有美一人兮欷以伤。若乃崩隍十仞,毁冢万年,当其志力雄俟。才图骄坚,锦衣被地,鞍马耀天,淇上相送,江南采莲,妖童出郑,美女生燕,而顿死豔气于一旦,埋玉玦于穷泉。寂兮如何!苔积网罗。视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故其所诣必感,所感必哀。哀以情起,感以怨来。魂虑断绝,情念徘徊者也。彼木兰与豫章,既中绳而获天。及薜荔与蘼芜,又怀芬而见表。至哉青苔之无用,吾孰知其多少。(《本集》,《艺文类聚》八十二,《初学记》二十七。)
+
 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必居间而就寂,似幽意之深伤。故其处石,则松栝交阴,泉雨长注,横涧俯视,崩壁仰顾。悲凹险兮,唯流水而驰骛。遂能崎屈上生,班驳下布。异人贵其贞精,道士悦其迥趣。咀松屑以高想,奉丹经而永慕。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币池林。春塘秀色,阳鸟好音。青郊未谢兮,白日照路。贯(《初学记》作贲。)千里兮绿草深,乃生水而摇汤。遂出波而沉淫,假青条兮总翠,借黄花兮舒金。游梁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兔园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ref>[https://www.yuanshici.com/shici/04bd61c 青苔赋]猿诗词</ref> 至于修台广庑,幽阁间楹,流黄乏织,琴瑟且鸣。户牖秘兮不可见,履袂动兮觉人声。乃芜阶翠地,绕壁点墙。春禽悲兮兰茎紫,秋虫碒兮蕙实黄。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零露下兮在梧楸,有美一人兮欷以伤。若乃崩隍十仞,毁冢万年,当其志力雄俟。才图骄坚,锦衣被地,鞍马耀天,淇上相送,江南采莲,妖童出郑,美女生燕,而顿死豔气于一旦,埋玉玦于穷泉。寂兮如何!苔积网罗。视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故其所诣必感,所感必哀。哀以情起,感以怨来。魂虑断绝,情念徘徊者也。彼木兰与豫章,既中绳而获天。及薜荔与蘼芜,又怀芬而见表。至哉青苔之无用,吾孰知其多少。(《本集》,《艺文类聚》八十二,《初学记》二十七。)
 
==作者简注==
 
==作者简注==
 江淹,公元444年至公元505年,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桉,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囬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囬,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十卷,《隋书·经籍志》着录为九卷。另有《后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是乾隆间考城梁宾据明代汪士贤、张溥刊本和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校订而成,凡四卷。《四部丛刊》影印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
 江淹,公元444年至公元505年,南朝文学家。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ref>[https://blog.sina.com.cn/s/blog_3bca91360102z46d.html 江淹《青苔赋》_hanzhang]新浪博客</ref> 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自序传》),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桉,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此后,他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不久,又囬到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后,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江淹于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宋顺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囬,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他为萧道成出谋划策并起草文书,大受重用。萧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十卷,《隋书·经籍志》着录为九卷。另有《后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是乾隆间考城梁宾据明代汪士贤、张溥刊本和睢州汤斌家钞本参互校订而成,凡四卷。《四部丛刊》影印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4年6月21日 (五) 13:54 的最新修訂

青苔賦
圖片來自喜馬拉雅

青苔賦》是南朝宋代著名文學家江淹所創作的一首駢體賦,作者在文中以青苔自喻,表達自己不為賞識重用、沉淪下僚的抑鬱心情。

原作

《青苔賦(並序)》

南朝(梁)·江淹

餘鑿山楹為室,有青苔焉。意之所之,故為是作雲。

嗟青苔之依依兮,無色類而可方。必居間而就寂,似幽意之深傷。故其處石,則松栝交陰,泉雨長注,橫澗俯視,崩壁仰顧。悲凹險兮,唯流水而馳騖。遂能崎屈上生,班駁下布。異人貴其貞精,道士悅其迥趣。咀松屑以高想,奉丹經而永慕。若其在水,則鏡帶湖沼,錦幣池林。春塘秀色,陽鳥好音。青郊未謝兮,白日照路。貫(《初學記》作賁。)千里兮綠草深,乃生水而搖湯。遂出波而沉淫,假青條兮總翠,借黃花兮舒金。游梁之客,徒馬疲而不能去;兔園之女,雖蠶飢而不自禁。[1]至於修台廣廡,幽閣間楹,流黃乏織,琴瑟且鳴。戶牖秘兮不可見,履袂動兮覺人聲。乃蕪階翠地,繞壁點牆。春禽悲兮蘭莖紫,秋蟲碒兮蕙實黃。晝遙遙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長。零露下兮在梧楸,有美一人兮欷以傷。若乃崩隍十仞,毀冢萬年,當其志力雄俟。才圖驕堅,錦衣被地,鞍馬耀天,淇上相送,江南採蓮,妖童出鄭,美女生燕,而頓死豔氣於一旦,埋玉玦於窮泉。寂兮如何!苔積網羅。視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故其所詣必感,所感必哀。哀以情起,感以怨來。魂慮斷絕,情念徘徊者也。彼木蘭與豫章,既中繩而獲天。及薜荔與蘼蕪,又懷芬而見表。至哉青苔之無用,吾孰知其多少。(《本集》,《藝文類聚》八十二,《初學記》二十七。)

作者簡注

江淹,公元444年至公元505年,南朝文學家。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祖父和父親都在南朝宋任縣令。江淹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二十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2]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劉景素對他很重視,待以布衣之禮,但由於江淹「少年嘗倜儻不俗,或為世士所嫉」(《自序傳》),因廣陵令郭彥文一桉,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他給劉景素上書陳情獲釋。此後,他曾舉南徐州秀才,對策上第,轉巴陵王國左常侍。不久,又囬到劉景素幕下,任主簿、參軍等職。泰豫元年(公元四七二年),宋明帝死後,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江淹於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這一時期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而在文學創作方面卻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宋順帝升明元年(公元四七七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囬,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他為蕭道成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大受重用。蕭道成代宋自立,他被任為驃騎豫章王記室帶東武令,遷中書侍郎,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梁武帝蕭衍代齊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江淹集據《自序傳》稱凡十卷,《隋書·經籍志》着錄為九卷。另有《後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清代編《四庫全書》時,採用的是乾隆間考城梁賓據明代汪士賢、張溥刊本和睢州湯斌家鈔本參互校訂而成,凡四卷。《四部叢刊》影印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翻宋本,凡十卷。另外還有清乾隆間江□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驥《江文通集匯注》,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排印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