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嚴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9日 (一) 15:46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前往: 導覽搜尋

嚴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號介溪,別號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1]明代嘉靖年間權臣,官至內閣首輔、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旋病休歸里。嚴嵩讀書八載,詩文峻潔,聲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還朝復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顯陵,歸而極言祥瑞,世宗喜。幾年內先後遷其為吏部右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兩年後改任吏部尚書。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賀萬壽節至京師。時值廷議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銜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詞,取得寵信,加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仍掌禮部事。後解部事,專直西苑;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嚴嵩一意媚上,竊權罔利,專擅國政近二十年。士大夫側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門,行賄者絡繹不絕。戕害他人以成已私,並大力排除異已。他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污;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為世宗所疏遠,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鈐山堂集》4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