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體育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體育高等學府[1],建於1952年11月8日,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和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併而成;1956年2月改稱上海體育學院;1972年5月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978年復校;2002年10月,上海運動技術學院、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併入,組建為新的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體育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現為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目前擁有體育理論、運動生物力學、武術、足球、體操、重競技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運動人體科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等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根據2018年上海軟科發布的體育科學院校與部門榜單,上海體育學院位列亞洲第一,世界51-100位。
分集劇情
魂斷神禾塬(上)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2004年8月,陝西考古工作者在位於秦嶺北麓的神禾塬上發現了一處大型秦國陵園遺址。據初步考古勘探與發掘,該陵園系王公級別,具備「天子駕六」的規格。該陵園是迄今為止發掘過的規模最大的戰國秦時期陵園建築遺址,布局上承兩周、下開秦漢,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保存較好。它的發掘成果,對於戰國陵園布局建設、秦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魂斷神禾塬(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據傳說,大約三千年前,神禾塬曾經出產一種長有雙穗的麥禾,西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發現後,認為是天降祥瑞的徵兆,把它們獻給成王,成王又轉送給周公。周公興之所至,賦詩一首,名為《嘉禾》,「神禾塬」由此得名。八百年後,神禾塬成為秦漢兩朝皇家園林「上林苑」的一部分。2004年,陝西省考古部門正式確認,在這厚厚的黃土之下發現一座大型古代墓葬[2]。它的發掘對於戰國陵園布局建設、秦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歷史沿革
1952年11月,原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併成立華東體育學院,是為上海體育學院的前身。
1956年2月,華東體育學院正式更名為上海體育學院。校名由書法家舒同題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親自蒞臨上海,選定清源環路650號為新校址,學校當年夏遷至新址。
1957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72年5月,上海體育學院和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合併成立上海師範大學,撤編為上海師範大學體育系。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原上海體育學院恢復建制。同年,恢復研究生招生。
1981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國內體育高等院校中最早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1986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國內體育高等院校中最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以上海市為主。
2002年10月,原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併組成新的上海體育學院。
2003年,學校成為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上海體育學院設立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舉行共建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簽約暨揭牌儀式。
2015年11月,中國乒乓球學院通過審核成為國際乒聯最高學院級附屬培訓基地。
2017年9月,上海體育學院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同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啟動建設。
2018年3月,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6月,學校獲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首批入選項目。9月,全國首個電子競技解說專業在上海體育學院開課。
2019年8月,中國體操學院共建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上海體育學院舉行[3],中國體操協會和上海體育學院協商一致,共同組建成立中國體操學院。9月,上海體育學院—澳門理工學院聯合培養體育學博士課程開學典禮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該課程為澳門首個合辦體育學博士學位課程。
視頻
上海體育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新中國第一所體育高等學府--上海體育學院校歌MV,上海體育學院
- ↑ 西安發現大型陵園遺址 推斷為秦始皇祖母陵寢,搜狐,2006-01-12
- ↑ 中國體操學院在上海體育學院揭牌成立 ,搜狐,20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