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平猴魁

Cova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21日 (四) 21:31的版本 簡介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太平猴魁
图片来自PTT新闻

太平猴魁[1] [2] ,是产于安徽黄山区(古称太平县)的一种绿茶,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

目录

简介

太平猴魁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属于绿茶类的尖茶,被誉为中国的“尖茶之冠”。

猴魁尖茶的外形奇特,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弯曲、不松散;茶形是长长的、薄薄的、绿绿的。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口感也是对比清淡的,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太平猴魁荣获一等金奖[3]

历史

清朝咸丰(1859年),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太平猴魁真实的得名,是清代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始创于190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猴坑有个祖籍庐江县的王魁成,也叫王老二,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改变了传统制作方法,一律取两叶一尖的茶叶,制成“两刀一枪”规格,猴茶名声逐渐外扬,被茶商们誉为“王老二魁尖”。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一带的猴村、猴岗、颜家三合村。

传说“猴魁”原本是野生茶,产于黄山东北山麓六百里的山高耸云天,后来飞鸟衔来茶籽撒播在石缝之中,于是逐渐繁衍生长成林。可是四壁陡峭无人能上,山民就驯养猴子上峰顶采回茶叶,并经手工精制成猴魁。

太平猴魁知名品牌有

  • 猴坑、
  • 猴岗、
  • 颜家、
  • 魁冠等。

太平猴魁的选购技巧

1、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2、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3、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4、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参考文献

  1. 长相“奇特”的茶——太平猴魁,来源,2016-07-06
  2. 安徽太平猴魁茶叶价格多少钱一斤,来源,2019-08-01
  3. 胡建程 浩耕编 《记茗》 中国茶文化丛书 125页 ISBN 780536275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