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菊苣软腐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3:02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菊苣软腐病

菊苣软腐病
原圖鏈接

菊苣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引起的。

目录

1 做法

2 小贴士

做法

主料

黄豆芽适量,莴笋适量

辅料

红椒适量

调料

酱油适量, 芝麻油适量, 盐适量, 红油适量, 醋适量

做法

1. 黄豆芽加少许盐焯水煮熟煮透。

2. 莴笋去皮备用。

3. 切成小方丁。

4. 加入沸水中略焯。

5. 捞出过凉。

6. 红甜椒切成小丁。

7. 加入红油。

8. 加入适量盐。

9. 少许淡色酱油。

10. 加入少许醋。

11. 放少许芝麻油。

12. 拌匀即可开吃。

小贴士

1.黄豆芽一定要焯熟焯熟。

2.莴笋入锅略焯即可,出锅快速过凉,保持脆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菊苣软腐病

菊苣软腐病
原圖鏈接

病原中文名: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

病原拉丁学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

病原类型: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菊苣

主要为害部位:全株

英文名:Chicory bacterial soft rot

症状

菊苣软腐病多始于近地面叶柄处,逐渐向上扩展。病部初为浅褐色水渍状,后色变深,严重的扩展到整株。

病原菌

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周生3—6根鞭毛,大小l一2×0.5一0.7(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嫌气性。在肉汁陈琼脂平面上菌落圆形凸起,灰白色不透明,具光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荚膜无芽孢,病菌生长适温25—30℃,最高38—39℃,最低4℃,致死温度48—5l℃。[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

(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4)贮运期要注意通风降温。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3]

相关视频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防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