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依附理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Keystone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23日 (五) 13:4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又称依恋理论,最早由约翰·鲍比(John Bowlby)所提出,他认为小孩一出生就会依赖照顾他的人,以免于自己受到外在的威胁,随著心理学家的研究,渐渐地被带到了成人伴侣世界,依附关系影响到的不只是小孩与母亲的互动,更是终其一生的生活。[1]

理论形成

“依附理论”最早是由约翰·鲍比在1950年代所提出。根据鲍比在其所发表的著作 《依附和失落》(Attachment and Loss,1969)[2] 中提出“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来的产物:小孩子一出生就会依赖身边重要的人(妈妈),让自己免于受到外在的威胁,并发展成自我与外界互动的方式。[1] 妈妈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0-3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个阶段内,孩子跟妈妈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及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两性关系及和其他人的社交生活。 [3]

陌生情境测验

玛丽·爱因斯沃斯,在1965年,她进一步拓展了鲍比的依附理论,率先发明了“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 Situation Test)来验证母亲与婴儿依附的关系。在情境测验中,幼儿被带进一个陌生的房间,房间内摆满玩具。母亲在场时,幼儿会被鼓励去探索周遭环境;但几分钟后,一位陌生人会进来,接著母亲会离开。在经过这次短暂分离之后,母亲又会回到现场。研究人员要研究观察,母亲离开房间以及重回房间时,幼儿的反应如何?通过分析儿童在不同陌生情境场景中的反应,来测试婴儿或儿童与母亲的互动关系,并进而划分儿童不同的依附类型。爱因斯沃斯发明的情境测验研究方法,及对儿童依附类型的划分,为之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

约翰·鲍比被称为依附理论之父,[5]玛丽·爱因斯沃斯被后世称为“依附理论”之母。 [4]-- 她发明的许多情境测验研究提升“依附理论”的立论,是现代“依附理论”的“基石”。[6]

参考资料

  1. 1.0 1.1 依附理论的起源:我们为什么会依赖别人──依附理论系列(一). 泛科学  . 2016-09-26   [2019-08-23] (中文). 
  2. 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PDF). New York: London: Hogarth Press. 1969 [2019/08/19]. ISBN 0465005438. 
  3. 4种依恋类型,带给孩子4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积木宝贝长春. 2018/08/11 [2019-08-23]. 
  4. 4.0 4.1 她一直工作到80岁,专门研究“婴儿的依恋”,总结出3种不同类型. 2018-06-26 [2019-08-23]. 
  5.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经典作品
  6. 依恋理论. 知乎  .   [2019-08-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