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著名景點有五大道、天津之眼等[1]。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永樂二年(1404年12月23日)此地改名為天津;1967年1月恢復直轄市。
目錄
歷史由來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后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裡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併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侵占時期日本對天津基本實行武力統治。日軍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天津曾於清朝大量開闢租界,日軍占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行占領其他國家租借地後天津再無寧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
1967年1月恢復直轄市。
行政區劃
轄區面積11,920平方千米,總人口1,547萬(2015年),2016年全市GDP共17,885億元人民幣,排全國第17位;人均GDP115,617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1。天津是個海濱城市,其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港是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3]。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後,天津的區劃曾有過許多調整,當過河北省省會(1958-1967),也與山東省接壤過(1958年12月-1961年7月),在華北地區的發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鄉、鎮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4]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機遇開創天津發展新局面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其中,「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縣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由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整合而成。
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心臟之一,靠河靠海還離北京近的地理優勢使得各國都在18-19世紀來天津進行商業活動,帶動了天津的經濟發展,促使天津成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天津聚集了大量的外國使領館和租界,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天津在民國時期的發展令人驚嘆,屬當時的第二大城市,發展僅次於上海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地形地貌
天津地質構造複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總輪廓為西北高而東南低。
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平原約占93%。除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之處多為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薊縣北部山地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布。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東南是濱海平原。
氣候特徵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遊的最佳季節。冬半年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加強,以偏南風為主,氣溫高,降水也多。有時會有春旱。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4℃,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8℃;歷史最高溫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2℃。歷史最低溫度是-17.8℃。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間,(1949-2010)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天津地跨海河兩岸,而海河是華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條,在中游附近匯合於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鋼橋附近的三岔口匯合成海河幹流,由大沽口入海。幹流全長72公里,平均河寬100米,水深3-5米,歷史上河通航3000噸海輪。
流經天津的一級河道有19條,總長度為1095.1公里。還有子牙新河、獨流減河、馬廠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還鄉新河6條人工河道,總長度為284.1公里。二級河道有79條,總長度為1363.4公里,深渠1061條,總長度為4578公里。天津還多次引黃濟津,並有一定數量的地下水。
引灤入津輸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興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輸水10億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蘊藏量豐富,山區多岩溶裂隙水,水質最好,礦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噸/小時,雨季最大可達720-800噸/小時。全市有大型水庫3座,總庫容量3.4億。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天津市境內已探明的金屬礦、非金屬礦和燃料礦有20多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天津北部山區。金屬礦主要有錳硼石、錳、金、鎢、鉬、銅、鋅、鐵等,其中錳、硼不僅為國內首次發現,也為世界所罕見。非金屬礦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晶石、迭層石、大理石、天然油石、紫砂陶土、麥飯石等,都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水泥灰岩是天津市非金屬礦產中的優勢礦種,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地有5個,礦體賦存於中元古界薊縣系鐵嶺組石灰岩層中,含CaO48%~50.7%。已探明工業儲量的5個礦產地是東營房、轉山、鐵嶺、老虎頂和漁山,探明儲量1.8億噸。水泥灰岩礦產已成為天津市水泥工業生產的重要資源。
天津市薊縣紫砂陶土礦賦存於中上元古界二個層位,即串嶺溝組和洪水莊組的伊利石頁岩。其中串嶺溝組伊利頁岩分布在下營鎮至小港鄉一線,全長12公里,寬2公里,出露面積24平方公里,露天儲量可達7億噸。二個層位的伊利石岩是一個大型黏土礦床,是紫砂陶器的優質礦物原料。
天津燃料礦主要埋藏在平原區和渤海灣大陸架,有石油、天然氣和煤成氣等。天津有渤海和大港兩大油田,是國家重點開發的油氣田。已探明石油儲量40億噸,油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天然氣地質儲量1500多億立方米,煤田面積80平方公里。
地熱資源
天津地區地熱資源屬於非火山沉積盆地中、低溫熱水型地熱。水溫多為30℃至90℃,具有埋藏淺、水質好的特點,已發現的10個具有勘探和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熱異常區,面積2434平方公里,熱水總儲藏量達1103.6億立方米,是中國迄今最大的中低溫地熱田。
天津海岸線位於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澗河口,長達153公里。有灘涂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油氣資源。灘涂面積約370多平方公里,已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和潮間帶生物。海水成鹽量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鹽產地,擁有中國最大的鹽場。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淡水不足的潛力很大。截至2016年,已發現45個含油構造,儲量十分可觀。
天津有約153公里的海岸線,擁有中國最著名的海鹽產區長蘆鹽場,2005年年產原鹽230萬噸,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1/10。
生物資源
天津地區植被大致可分為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草叢、草甸、鹽生植被、沼澤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農田種植植物等11種。
截止2006年9月,天津市野生動物共有497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73種。全市的野生動物中,有黃鼠狼、大灰狼、獾豬等獸類41種,家燕、麻雀、海鷗等鳥類389種,癩蛤蟆等兩棲類7種,家蛇、烏龜等爬行類19種,青鱔等魚類41種。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天津耕地面積48.56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0.7%;園地面積37324公頃,占3.13%;林地34227公頃,占2.87%;牧草地594公頃,占0.0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8345公頃,占18.33%;交通用地32937公頃,占2.76%;水域315089公頃,占26.43%;未利用土地67845公頃,占5.69%。在全部土地面積中,國有土地501.68萬畝,占28.06%;集體土地1286.28萬畝,占71.94%。全市的土地,除北部薊縣山區、丘陵外,其餘地區都是在深厚積沉物上發育的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濱海地區,有待開發的荒地、灘涂1214平方公里,是發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的理想場地。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天津全市常住人口1559.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499.01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2.0%。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296.81萬人,城鎮化率為83.15%。常住人口出生率6.67‰,死亡率5.42‰,自然增長率1.2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081.63萬人。
截至2014年底,天津市共有5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為33.14萬人。
生產總值
2018年,天津生產總值(GDP)18809.6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2.71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7609.81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11027.12億元,增長5.9%。三次產業結構為0.9:40.5:58.6。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06.19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624.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2%,比上年提高7.7個百分點。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698.43億元,增長6.7%;企業所得稅319.51億元,增長3.1%;個人所得稅129.78億元,增長11.4%。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天津共有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2所,普通中學536所,小學879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48萬人,在校生6.81萬人,畢業生1.72萬人。普通高校招生15.27萬人,在校生52.33萬人,畢業生13.8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3.45萬人,在校生11.22萬人,畢業生3.77萬人。普通中學招生14.61萬人,在校生44.01萬人,畢業生12.94萬人。小學招生12.73萬人,在校生67.32萬人,畢業生9.89萬人。幼兒園2223所,在園幼兒26.29萬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天津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經費投入強度位列全國第三位。科研單位包含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以及信息產業等多個領域。部署於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和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為世界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2008年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作出建設未來科技城的重大戰略部署,並選擇北京、天津、武漢、杭州作為先期試點城市。[15]2013年3月11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與武清商務區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戰略性科技產業「北斗新興戰略產業園」落戶武清商務區。
2017年,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規模超億元科技型企業1.20萬家和420家,累計達到9.69萬家和4228家。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11家,累計達4093家。新認定科技領軍企業20家、產學研用創新聯盟20家,新認定和支持「殺手鐧」產品和重點新產品214項。全市備案市級眾創空間154個,聚集創業團隊超過5600個、創業企業超過3500家。全年受理專利申請8.70萬件;專利授權4.1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5844件;年末有效專利14.4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86萬件。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6家。
地方特產
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天津三絕」著名[5]。1997年貓不聞餃子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曹記驢肉、冠生園八珍羊腿、陸記燙麵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乾、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品出口世界各國。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興建了南市食品街、旅館街、服裝街,集吃、穿、住為一體。比較有名的小吃: 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羊湯、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又稱饊子麻花)、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煎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皮糖張、天津栗子、天津螃蟹、北塘海鮮等。
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特色小吃: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麵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天津特產: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風景名勝
天津市區依河而建,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塔旋雲」、「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鐘」、「海門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尋蹤」、「雙城醉月」、「龍潭浮翠」、「中環彩練」,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蹟及舊景新顏,是新時代天津旅遊景觀的代表。2016年, 天津全年接待總人數 1.91億人次,同比增長10%;旅遊總收入3129億元,同比增長12%。 其中,接待入境遊客 335萬人次,同比增長2.8%;外匯收入34億美元,同比增長3%。
著名人物
在天津寓居過的名人有直隸總督曾國藩,洋務運動倡導者李鴻章,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大總統袁世凱,軍閥張勳,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顧維鈞,大總統馮國璋、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北洋大學創始人盛宣懷,作家張愛玲,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蘇丹總督查理·喬治·戈登,軍閥張學良以及谷瑞玉、趙一荻,近代思想家梁啓超,天津市長、烈士張自忠,收藏家、書畫家張伯駒等。1949年以後有:總理溫家寶、政協主席李瑞環及王光英、王光美等;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琬若。
視頻
天津市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天津五大道介紹,豆丁網
- ↑ 淺析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豆丁網,2014-07-03
- ↑ 濱海新區大力發展海洋服務業 整合利用港口資源,北方網,2017-02-22
- ↑ 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機遇開創天津發展新局面,新華網,2019-01-29
- ↑ 天津三絕之十八街麻花,吃了就忘不掉的天津味 ,搜狐,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