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境北部,北、西与河北省接壤。全县总面积83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12年末)。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宁城街道、津城街道、柴胡店镇、长官镇、杜集镇、保店镇、大柳镇、大曹镇、相衙镇、时集镇、张大庄镇、刘营伍乡[1]。。县政府驻宁城街道。
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年均气温12.3℃,年均降水量580.9毫米。公路通车里程1386千米(2007年)。主要旅游景点有大柳李满碧霞祠、长官清真寺、惠宁湖、黄家镇杨抱槐。
历史沿革
宁津县原名临乐、临津、胡苏县,因临乐陵、因境内有鬲津河、胡苏河得名。东魏天平元年(534)置胡苏县,唐改临津县。金天金六年(1128),因大水毁城,东迁现址,取“安宁”之意,名为宁津县。据《河北通志》:宁津县“因城圮于水,徙治改名,盖寓颂祷之意。”1940年改振华县,1949年复置宁津县。
1993年10月8日,调整宁津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后王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津镇;撤销后魏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柳镇;撤销双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大庄乡;撤销道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相衙镇乡;撤销虎皮张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时集乡;撤销张鳌乡、西塘乡,将两乡的行政区域并入大曹乡。1995年10月23日,撤销时集乡,设立时集镇。1996年12月25日,撤销杜集乡,设立杜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
1996年,宁津县面积820.2平方千米,人口40.2万人。辖7个镇、11个乡:宁津镇、大柳镇、时集镇、保店镇、柴胡店镇、长官镇、杜集镇、小店乡、大曹乡、尤集乡、田庄乡、刘营伍乡、张大庄乡、张宅乡、张学武乡、孟集乡、相衙镇乡、常洼乡。县政府驻宁津镇。
1997年12月26日,撤销相衙镇乡,设立相衙镇(鲁政函民字[1997]49号)。至此宁津县辖8个镇、10个乡:宁津镇、柴胡店镇、长官镇、大柳镇、保店镇、时集镇、杜集镇、相衙镇、小店乡、尤集乡、孟集乡、常洼乡、张学武乡、田庄乡、齐营武乡、张大庄乡、张宅乡、大曹乡。
1998年12月23日,撤销大曹乡,设立大曹镇(鲁政函民字[1998]37号)。2000年6月15日,撤销小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津镇;撤销孟集乡、尤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柴胡店镇;撤销田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长官镇;撤销常洼乡、张学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杜集镇;撤销张宅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保店镇。至此,宁津县辖9个镇、2个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宁津县常住总人口432880人,其中:宁津镇87354人,柴胡店镇55082人[2],长官镇37984人,杜集镇50652人,保店镇35758人,大柳镇27768人,大曹镇34934人,相衙镇23667人,时集镇27797人,张大庄乡31664人,刘营伍乡20220人。
2007年末,宁津县总面积833平方千米。总人口46.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12.5%。有少数民族18个,5200人。辖9个镇、2个乡,856个行政村。
2010年,撤销宁津镇,设立宁城街道、津城街道;撤销张大庄乡,设立张大庄镇。至此,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宁城街道、津城街道、柴胡店镇、长官镇、杜集镇、保店镇、大柳镇、大曹镇、相衙镇、时集镇、张大庄镇、刘营伍乡。县政府驻宁城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宁津县常住总人口449891人,其中:宁城街道35198人,津城街道65214人,柴胡店镇52221人,长官镇38056人,杜集镇52229人,保店镇34470人,大柳镇28960人,大曹镇34205人,相衙镇23873人,时集镇28882人,张大庄镇35461人,刘营伍乡21122人。
视频
宁津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权威解读“乡镇行政区划和村建制调整改革” ,搜狐,2019-08-12
- ↑ 历史上的人口普查,你都知道吗?,搜狐,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