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挾天子以令諸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8日 (三) 04:55 由 123456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原圖鏈接來自 劇情介紹 的圖片

挾天子以令諸侯;挾,挾持、裹挾,挾輔着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比喻義:假借名義,發號施令

近義詞:挾天子而令天下

目的:牽制袁紹,集攬大權,於優勢出師

引證解釋

後漢書·袁紹傳》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1]

三國志·武帝傳》:「建安(196年~220年)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2]

南史·梁紀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挾天子以令諸侯,節下前去為人所使,此豈歲寒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3]

《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袁枚續子不語·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惡其自矜漢學,凌蔑百家,挾天子以令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4]

出處原文

左傳·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齊侯(齊桓公)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實征之,以夾(音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踐履之界),東至于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求問也)。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許慎故里)。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獲也)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

語法結構

複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現多含貶義

人物介紹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被道家後學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管仲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諸子中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並因開創國營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業供奉為保護神。《戰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北宋蘇洵的《管仲論》對管仲的事跡做出了分析和評價。

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晉文公

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係,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及報答因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幫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時,晉文公允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楚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

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鄄城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史稱:「踐土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正式成為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運用事例

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惡其自矜漢學,凌蔑百家,~,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續子不語·麒麟喊冤

【獻帝春秋曰:袁紹叛卒詣公云:「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繡圍。[5]

典故緣起

其實三國正史中最早出現的說法是「毒士」賈詡向涼州軍後期首領李傕提出的「奉國家以征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其部將李傕等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當時掌權的司徒王允為人剛直,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軍中任職,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傕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採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軍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後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政府。

後來,袁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後漢書·袁紹傳》: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漢靈帝末,曹操升任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及董卓洛陽,廢少帝立漢獻帝劉協,曹操拒受驍騎校尉之職,隱姓埋名逃回家鄉,散家財,糾合一支5000人的武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加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牧守討伐董卓的聯軍。董卓挾漢獻帝西奔長安,關東牧守各圖發展。這時,袁紹向昔日好友曹操表示自己將「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並問曹操的打算。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奉袁紹之命,擊敗河北農民起義軍黑山軍白繞部於濮陽(今河南濮陽南),就任東郡太守。次年,兗州(治今山東鄄城東北)刺史劉岱被青州(治今山東臨淄)黃巾軍擊殺,兗州官吏推曹操為兗州牧。曹操隨即擊敗青州黃巾軍,俘獲兵士30多萬,男女100多萬口,將其中精銳組建為「青州兵」,力量大增。就在此時,日後成為曹操重要謀士的兗州治中從事毛玠,向曹操提出在群雄紛爭之際自存並求發展的重要策略:「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當時漢獻帝西遷,王綱不振,但統治全國數百年的漢室仍具號召力,作為以皇權為依託的宦官的後裔,曹操無疑也知道漢天子在政治鬥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他極賞識毛玠的建議,當即派使輾轉到長安,以示忠於漢朝廷,並利用黃巾軍餘眾,在許縣(今河南許昌市西)附近開展屯田,聚集糧食,招納軍隊,獲潁川(治今河南許昌市西)名士荀彧為謀主。其後三年多時間,曹操將據有南陽(治今河南南陽市)的袁術逐至淮北,兩次進攻徐州(治今江蘇邳縣南),敗徐州牧陶謙,並消除內亂,將一度襲據兗州的呂布逐至徐州。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兗州牧,黃河南邊這塊地方,成為日後曹操消滅北方割據群雄的勢力基礎。

興平二年春,涼州軍閥李傕擊殺另一涼州將樊稠,焚毀長安宮殿,將漢獻帝挾持到自己的軍營中,郭汜則將漢室公卿扣作人質,相互攻殺。李傕部將楊奉叛離,於同年八月擁漢獻帝東奔洛陽,他聯合河東(治今山西夏縣西北)白波軍首領韓暹等,擺脫李傕、郭汜的圍追堵截,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抵達洛陽。當時洛陽殘破不堪,百官自己採集野草籽果腹,甚至餓死於殘檐斷壁間。荀彧趁機向曹操建議:「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曹操於是致信楊奉,表示自己糧食充足,可以接濟。八月,曹操率兵入洛陽,反對接納曹操的韓暹望風逃走,漢獻帝以曹操為錄尚書事、領司隸校尉,參預朝政。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見,以求糧為名,將漢獻帝及朝廷百官遷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改名許昌,以為都城,自任大將軍,從而擺脫楊奉等對漢朝廷的控制,將漢獻帝牢牢地置於自己掌握之中。

建安元年九月,漢獻帝下詔給當時已據有青、冀(治今河北冀縣)、幽(治今北京市)、並(治今山西太原市南)四州之地的袁紹,「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擅相討伐」。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個政治行動。隨後,漢獻帝又下詔給呂布,稱讚他誅殺董卓的功績,令其與曹操共輔朝廷。獻帝東遷後,關中出現權力真空,數十名大小軍閥各擁兵自保,曹操任命侍中鍾繇為守司隸校尉,持節都督關中諸軍,涼州將馬騰韓遂分別送子到許昌為人質,曹操又通過漢天子將關中暫時置於自己的號令之下。次年,曹操又遣使任命當時已據有江東的孫策為騎都尉,繼承其父孫堅烏程侯爵,領會稽太守,令其與徐州的呂布等發兵討伐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的袁術。呂布雖事實上據有徐州,卻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為徐州牧。荊州(治今湖北襄樊市)牧劉表據地自保,名義上仍臣服於曹操控制的漢朝廷,貢獻不絕。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正月,漁陽(治今河北密雲西南)太守鮮于輔因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終能定天下」,「率其眾以奉王命」,被任命為建忠將軍、都督幽州六郡,曹操於是在袁紹後方安下一個楔子。後來曹操與袁紹決戰,雙方謀士估量戰局,無不將曹操奉天子有義戰之名作為曹操政治上居於優勢的重要砝碼。

而且,隨曹操奉漢獻帝遷都許昌,他不僅獲得了董昭、鍾繇等原漢室臣僚,而且贏得了大批士人的歸心。經荀彧推薦,荀攸從荊州、郭嘉從袁紹處投到曹操麾下,避亂江南的杜襲趙儼也於次年返歸許昌,「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他們從各方面為曹操出謀出力,使曹操能「任天下之智力」,最終平定北方。

事件經過

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他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誰掌握了他,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這個道理雖然簡單,真正明白的人卻不多,袁紹就不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他,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會收到沒有誰「能御之」的功效。袁紹偏偏不聽,覺得獻帝是個廢物,把他弄來還得養着,怪麻煩的。可見袁紹根本不是個政治家,雖然空有雄兵猛將,卻不懂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工具,最後難免失敗。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東郡太守不久,皇室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讚曹操忠誠,曹操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從事毛玠向他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

獻帝東遷後,曹操覺得機會來了,當時宮中食用睏乏,曹操便經常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獻帝還在洛陽時,曹操就曾向他進獻過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2箱。獻帝都許後,曹操更是經常進獻,其中有桓帝時賜給他祖父曹騰的家藏器物,也有屬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漢獻帝許昌,是曹操的另一個傑作。他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並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後鬥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於董承等人的阻攔並未如願。後來董承為抵抗韓暹的勢力暗召曹操到洛陽。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獻帝迎到他的地盤許昌,方可成就大業,萬事無虞。這樣,曹操藉口京都無糧,要送獻帝到魯陽就食,把獻帝安全轉抵許昌。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昌。

曹操對獻帝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報。獻帝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為大將軍,實際獲取了高出於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漢獻帝劉協在許都雖然衣食無憂,卻也無所事事。特別是雖然是貴為天子,曹操也還算尊重自己,但他卻時時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曹操不斷地誅除公卿大臣,不斷地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建安元年八月,曹操進駐洛陽,立刻趁張楊楊奉兵眾在外,趕跑了韓暹,接着做了三件事:殺侍中台崇、尚書馮碩等,謂「討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謂「賞有功」;追賜射聲校尉沮俊,謂「矜死節」。然後在第九天趁他人尚未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遷帝都許,使皇帝擺脫其他勢力的控制。此後,他還加緊步伐剪除異己,提高自己的權勢。他首先向最有影響力的三公發難,罷免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其次誅殺議郎趙彥;再次是發兵征討楊奉,解除近兵之憂;最後是一方面以天子名義譴責袁紹,打擊其氣焰,另一方面將大將軍讓予袁紹,穩定大敵。

視頻

挾天子以令諸侯相關視頻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真的嗎?易中天:並不想像那樣!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是他,這是怎麼回事啊?
紀錄片:中國通史之齊桓公假借扶周之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令諸侯,為何只有曹操能成功?原因其實很簡單!

參考資料

  1. 宋 范曄《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上,古詩文網
  2. 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古詩文網
  3.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原文: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論歷史,2018-07-12
  4. 清·袁枚麒麟喊冤,新浪博客,2016-08-24
  5. 《獻帝春秋》,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