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TJ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2日 (日) 14:56的版本 基本信息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守卫莱茵河》
《圣女之歌》
《小姑居处》
《战地钟声》
《公主想飞》
《歌剧魅影》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44年3月2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格劳曼中国大剧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举行,由杰克·本尼担任(Jack Benny)主持人。自本届开始,学院将颁发金像奖给最佳男女配角奖获得者,之前颁发给他们的是一枚徽章。本届颁奖典礼首次在剧院进行。之前都是在酒店举行宴会。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

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
时间 1944年3月2日
地点 格劳曼中国大剧院
主持人 杰克·本尼
最佳影片 卡萨布兰卡
最佳导演 迈克尔·柯蒂斯
最佳男主角 保罗·卢卡斯
最佳女主角 詹妮弗·琼斯
最佳男配角 查尔斯·科本
最佳女配角 凯蒂娜·派克西诺
地点: 美国加州洛杉矶,格劳曼中国大剧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
主持人: 杰克·本尼(Jack Benny)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最佳男主角 保罗·卢卡斯《守卫莱茵河》
最佳女主角 詹妮弗·琼斯《圣女之歌》
最佳男配角 查尔斯·科本《小姑居处》
最佳女配角 凯蒂娜·派克西诺《战地钟声》
最佳导演 迈克尔·柯蒂斯《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最佳原创剧本 《公主想飞》
最佳摄影(彩色) 《歌剧魅影》
最佳摄影(黑白片) 《圣女之歌》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歌剧魅影》
最佳录音 《吾土吾民》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 《圣女之歌》
最佳电影剪辑 《空军》
最佳特技效果 《紧急下潜》
最佳原创歌曲 《春风得意》/ "You'll Never Know"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从军乐》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圣女之歌》
最佳短片(二本) 《音乐天堂》
最佳短片(一本) 《两栖战斗机》
最佳动画短片 《扬基都德鼠》
最佳原创故事 《小镇的天空》
最佳纪录短片 《十二月七日》
最佳纪录长片 《沙漠的胜利》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卡萨布兰卡》、《战地钟声》、《天堂可待》、《小镇的天空》、《效忠祖国》、《居里夫人》、《房东小姐》、《龙城风云》、《圣女之歌》、《守卫莱茵河》
最佳男主角 保罗·卢卡斯《守卫莱茵河》、亨弗莱·鲍嘉《卡萨布兰卡》、加里·库柏《战地钟声》、沃尔特·皮金《居里夫人》、米基·鲁尼《小镇的天空》
最佳女主角 珍妮弗·琼斯《圣女之歌》、琪恩·亚瑟《房东小姐》、英格丽·褒曼《战地钟声》、琼·芳登《永恒的少女》、葛丽亚·嘉逊《居里夫人》
最佳男配角 查尔斯·科本《房东小姐》、查尔斯·比克福德《圣女之歌》、卡罗尔·耐什《撒哈拉》、克劳德·雷恩斯《卡萨布兰卡》、阿基姆·坦米罗夫《战地钟声》
最佳女配角 卡汀娜·帕辛欧《战地钟声》、格拉黛丝·库珀《圣女之歌》、宝莲·高黛《骄傲欢呼》、安妮·里维尔《圣女之歌》、露塞尔·沃特森《守卫莱茵河》
最佳导演 迈克尔·柯蒂斯《卡萨布兰卡》、克拉伦斯·布朗《小镇的天空》、亨利·金《圣女之歌》、恩斯特·刘别谦《天堂可待》、乔治·斯蒂文斯《房东小姐》
最佳原创剧本 《奥儒克王妃》、《空军》、《效忠祖国》诺埃尔·考沃德、《反攻洛血战》、《骄傲欢呼》
最佳原创故事 《小镇的天空》威廉·萨洛扬、《73舰队潜艇战》Guy Gilpatric、《直捣东京》Steve Fisher、《房东小姐》Frank Ross,Robert Russell、《辣手摧花》Gordon McDonell
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朱留斯·J·艾普斯坦、菲利普·G·艾普斯坦、霍华德·科克、《神圣婚姻》、《房东小姐》、《圣女之歌》、《守卫莱茵河》达希尔·哈米特
最佳摄影(彩色) 《歌剧魅影》哈尔·莫尔、《战地钟声》、《天堂可待》、《你好啊,旧金山!》、《灵犬莱西》、《千万喝采》
最佳摄影(黑白) 《圣女之歌》、《空军》黄宗沾、《卡萨布兰卡》、《大西洋之战》、《开罗谍报战》、《小镇的天空》、《居里夫人》、《反攻洛血战》黄宗沾、《撒哈拉》鲁道夫·马特、《骄傲欢呼》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 《圣女之歌》詹姆斯·巴斯维、《开罗谍报战》、《为自由而战》、《居里夫人》、《莫斯科使团》、《反攻洛血战》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 《歌剧魅影》、《战地钟声》、《大伙儿都在》詹姆斯·巴斯维、《从军乐》、《千万喝采》
最佳音响效果 《吾土吾民》、《刽子手之死》、《居里夫人》、《反攻洛血战》、《歌剧魅影》、《踏舞高蹈》、《撒哈拉》、《致候吾友》、《这就是华盛顿》、《圣女之歌》、《从军乐》内森·莱文森、《昔日的俄克拉荷马》
最佳电影剪辑 《空军》乔治·艾米、《卡萨布兰卡》、《开罗谍报战》、《战地钟声》、《圣女之歌》
最佳视觉效果 《紧急下潜》、《空军》、《投弹手》、《反攻洛血战》、《骄傲欢呼》、《走廊》
最佳原创歌曲 《你好啊,旧金山!》、《1943年流行音乐排行榜》哈罗德·亚当森、《月宫宝盒》哈罗德·阿伦、《The Sky's the Limit》哈罗德·阿伦、《致候吾友》、《Hers to Hold》、《星钉旗万岁》哈罗德·阿伦、《幸运之星》、《小卖部后门》、《倾情百老汇》科尔·波特
最佳配乐(音乐类) 《从军乐》、《康尼岛》阿尔弗雷德·纽曼、《1943年流行音乐排行榜》《歌剧魅影》、《致候吾友》、《The Sky's the Limit》、《倾情百老汇》、《小卖部后门》、《星钉旗万岁》、《千万喝采》
最佳配乐(剧情类) 阿尔弗雷德·纽曼《圣女之歌》、Frank Skinner,Hans J. Salter《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马克思·斯坦纳《卡萨布兰卡》、Morris Stoloff,Louis Gruenberg《拂晓突击战》、Roy Webb,康斯坦丁·巴卡利内可夫《The Fallen Sparrow》、维克多·杨《战地钟声》、Hanns Eisler《刽子手之死》、Phil Boutelje《钻石与罪犯》、Leigh Harline《The Sky's the Limit》、Gerard Carbonara《堪萨斯人》、Arthur Lange《滑稽夫人》、Herbert Stothart《居里夫人》、迪米特里·迪奥姆金《月亮和六便士》、Aaron Copland《反攻洛血战》、Oliver Wallace,Paul J. Smith,Edward H. Plumb《空中致胜》、Walter Scharf《昔日的俄克拉荷马》
最佳真人短片(两本) 《仙乐飘飘》、《致信英雄》、《狂欢节》、《女战士》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水陆战将》、《乱世舞曲》、《Champions Carry on,Edmund Reek》、《武装起来的好莱坞》、《手视》
最佳动画短片 《疯狂的美国老鼠》、《萌萌杂技演员》、《巴塞雷缪·库宾斯的五百顶帽子》乔治·帕尔、《诱饵》、《Imagination》戴维·福勒斯奇尔、《理性与感性》
最佳纪录短片 《十二月七日》、《来自火星的孩子》、《破坏性计划》、《瑞典人在美国》、《致战争中的合众国人民》、《Tomorrow We Fly》、《危机中的年轻人》
最佳纪录长片 《沙漠胜利》、《战火洗礼》、《我们为何而战之苏联为国战》、《阿留申群岛战役报告》、《部门报告》

最佳影片

《卡萨布兰卡》[2]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 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二战爆发后,大量的欧洲人逃离了自己的国家以躲避纳粹的铁蹄,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萨布兰卡成了从欧洲 到美国的重要中转站。在小城的里克酒吧里,常常聚集着各种肤色和各种身份的人,老板里克是个玩世不恭的神秘人物。

捷克反纳粹组织的领袖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成了里克酒吧的不速之客,他们的目的是要得到里克手中可以通往美国的通行证。而里克发现伊尔莎正是自己当年失散的情人,误解解开之后,仍然深深相爱的里克和伊尔莎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里克伊尔萨的深情让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爱人,在卡萨布兰卡的机场,里克击毙了阻止维克多伊尔莎离开的德国少校,目送着自己最爱的女人奔向自由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卡萨布兰卡》改编自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卡萨布兰卡》的剧本是由朱利叶斯·爱泼斯坦、菲力浦·爱泼斯坦以及爱德华·科赫三人共同编写的。在舞台剧中,伊莉莎这个角色是一个名为洛伊丝·梅雷迪思的美国人,一直到她和里克在巴黎的关系结束之后她才遇到了维克多·拉斯罗。编剧为了让里克的动机更加可信,于是决定将电影的背景时间放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此外,没有被列入演职员表的凯西·罗宾逊也用了三周时间参与剧本的改写工作 。

角色选择

在影片拍摄之前,哈尔・华勒斯本来考虑让海迪・拉玛来出演伊尔莎这个角色,但是由于她是米高梅公司 的签约艺人,公司并不希望她出演这个角色,而海迪・拉玛也不想冒险参演一个剧本还不是很完备的影片 。1942年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和安·谢里丹在这部电影中担任男女主角,但是因为剧本的问题,两人均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在影片开拍前,英格丽·褒曼的演出合同归大卫·塞尔兹尼克所有,于是《卡萨布兰卡》的制片人哈尔B·沃利斯委托两位编剧菲利普·爱泼斯坦朱利叶斯·爱泼斯坦去说服塞尔兹尼克出借英格丽·褒曼。在向塞尔兹尼克讲述了大约20分钟故事情节后,塞尔兹尼克终于答应让英格丽·褒曼出演该片 。

拍摄过程

由于战时资源紧张,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用的是华纳的旧场地,只有里克的咖啡馆是专门为这部影片搭建的布景 。因为影片是在二战期间拍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天黑后在机场拍摄,于是剧组改在摄影棚中拍摄,飞机的图像是用纸板制成的,而且为了让纸板飞机体现出真实飞机的尺寸,剧组让一些身材不高的孩子扮演机场的地勤人员 。在拍摄影片结尾一幕之前,没有人知道伊尔莎最终会选择里克还是维克多。所以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英格丽·褒曼问导演自己在片中到底是比较爱里克还是维克多,导演告诉她要表演的好像两个都爱 。

影片结尾

1942年11月8日,盟军部队挺进卡萨布兰卡,而影片预期在1943年春季上映,于是制片方建议改动影片结尾情节,以与现实中的事态发展相吻合,但被华纳兄弟公司老板杰克·L·华纳拒绝,因为他觉得这样一改就与影片故事背景相矛盾。最终,华纳兄弟公司终于妥协,制片人开始着手准备重拍结尾,但在克劳德·雷恩斯动身前,雷恩斯所属公司的老板大卫·塞尔兹尼克预览了影片并催促华纳公司将原封未动的电影尽快上映。华纳公司认为计划可行,于是让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首映 。

《卡萨布兰卡》精彩片段

最佳男主角

保罗·卢卡斯[3](Paul Lukas,1895年5月26日--1971年8月16日),匈牙利演员,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毕业院校是匈牙利演员学院。曾在匈牙利演员学院接受戏剧表演训练。作品有《吉姆老爷》《海底两万里》等。主要成就是匈牙利戏剧明星 、好莱坞明星 、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

演艺经历

1916年登台演出,不久便成了匈牙利戏剧明星。1925年,卢卡斯来到美国,在百老汇继续从事戏剧活动。1927年,他随好莱坞制片家阿道尔夫·楚柯尔来到美国。1928年,他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演出生涯,1941年,他参加了戏剧《守望莱茵河》的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1943年,他主演了同名影片,为此他拿到了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纽约评论奖最佳男主奖、全美电影评论会最佳表演奖及。此外,他参加了许多影片的演出,扮演过各种形形色色的角色。

他的奥斯卡得奖作是1943年拍的《守望莱茵河》。此片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所以他才获得了1943年奥斯卡奖和纽约影评奖的两个最佳男主角桂冠。


最佳女主角

珍妮弗·琼斯[4](Jennifer Jones,1919年3月2日-2009年12月17日),本名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1919年3月2日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电影演员。 珍妮弗·琼斯是著名的好莱坞女影星,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曾五度获奥斯卡提名。1944年,凭借《圣女之歌》击败《丧钟为谁而鸣》的英格丽·褒曼,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首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次年,她又借助《自君别后》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此后,她还以《血洒香笺》《阳光下的决斗》《爱情多么美好》三次收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连续四年入围影后提名的女演员 。她所主演的知名影片还包括1957年的《战地春梦》等。在二战后的银幕上曾红极一时。她与许多当时好莱坞的大牌都有过合作。其演员生涯长达35年,此间共参演了22部电影。 晚年时女儿自杀和乳腺癌促使她投身于慈善事业,她也曾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2009年12月17日,珍妮弗·琼斯在马里布的家中寿终正寝,享年90岁。

个人简介

珍妮弗·琼斯,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生于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童年时随父母所在马戏团巡回演出,后在固定的剧团表演。曾就读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她1939年进入好莱坞,开始其银幕生涯。在主演了二部不吸引人的影片后吸引了著名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的注意,在大卫的精心策划之下,一位算不上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就这样出名了。

1944年,珍妮弗·琼斯演出的《圣女之歌》获得了第1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及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授予的最佳女主角金球奖。在此之后,她塑造出了各种各样、令人叹服的形像,她先后以影片《自君别后》(1944年)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提名,以影片《柔肠寸断》(1945年)、《阳光下的决斗》(1946年)、《生死恋》(1955年)三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其演员生涯长达35年,此间共参演了22部电影。

晚年时女儿自杀和乳腺癌促使珍妮弗·琼斯投身于慈善事业,她也曾是诺顿西蒙博物馆的董事之一。2009年12月17日,珍妮弗·琼斯在加州马里布去世,发言人表示,珍妮弗.琼斯是因老化而自然死亡,享年90岁。

演艺经历

琼斯1919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初到好莱坞时只是在一些二流影片中演一 些小角色。后来她有幸遇到了好莱坞的大制片人,以后又成为她丈夫的大卫·塞尔兹尼克,情况才有所好转。塞尔兹尼克把她的原名菲莉斯·依兹利改成了詹妮弗·琼斯,让她受了三年的专业训练,并让她在《圣女之歌》中担任主角。1943年的《圣女之歌》是她演艺生涯辉煌期的起点。拍摄这部电影时,琼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比她大六个月的男演员罗伯特·沃克尔。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在遇到比她大17岁的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后,琼斯很快成为他的签约艺人。在塞尔兹尼克的帮助下,琼斯得到了《圣女之歌》中19世纪法国农家女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她一炮而红,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3年,琼斯与沃克尔离婚,当时,她已经与塞尔兹尼克传出绯闻。1949年,塞尔兹尼克在意大利海岸的游艇上迎娶了琼斯。1951年,琼斯的前夫沃克尔因为情绪问题和长年酗酒离世,年仅32岁。那一年,他刚刚因为出演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取得演艺事业的突破。沃克尔生前把他的心理问题和酗酒习惯归咎于琼斯对他造成的感情伤害。

第二任丈夫塞尔兹尼克无疑是琼斯生活中和事业上最重要的男人。两人合作的《自君别后》(1944年)、《血洒香笺》(1945年)、《太阳浴血记》(1946年),以及《爱情多么美好》,为琼斯赢得四个奥斯卡提名,其中,《自君别后》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其余三个都是最佳女主角提名 。琼斯在1957年主演《战地春梦》后,演艺事业便陷入停滞期,《战地春梦》是塞尔兹尼克的野心之作,结果却遭遇票房惨败。他坚持让自己30岁的妻子出演21岁的女主角的决定也招来非议。1965年,塞尔兹尼克去世后,琼斯也淡出了演艺圈。

1967年,因为在寓所内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企图自杀,琼斯成为美国各大报刊头条。1976年,她与塞尔兹尼克所生的女儿玛丽·詹妮弗·塞尔兹尼克跳楼自杀,年仅21岁。

1971年,经不住百万富翁诺顿·西蒙的猛烈追求,琼斯嫁给了西蒙。西蒙早年是点石成金的实业家,晚年则醉心艺术,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收藏家之一,并投资建立了诺顿·西蒙博物馆。70年代她已很少拍片,只是在1974年参加了《火烧摩天楼》的演出。从此便退出了影坛。琼斯参加演出的影片还有《女狐》、《红宝石》《永别了,武器》等。西蒙于1993年逝世后,琼斯将这家博物馆管理得有声有色,还监督了博物馆的翻新工程。

1944年,凭借《圣女之歌》击败《丧钟为谁而鸣》的英格丽·褒曼,获封奥斯卡影后。

1943年珍妮弗·琼斯以《圣女之歌》(The Song of Bernadette)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一生共曾经五度获得奥斯卡提名,她所主演的知名影片还包括1957年的《战地春梦》(Barrettes of Wimpole Street)等。

个人生活

珍妮弗·琼斯的人生曾经有三段婚姻,1945年,琼斯与沃克正式离婚,1949年,她与电影大亨大卫·塞尔兹尼克结婚,并为他生下一个女儿。1965年,塞尔兹尼克因心脏病发与世长辞。1971年,珍妮弗·琼斯与加利福尼亚州实业家诺顿·赛门(Norton Simon)结婚,两人共同搬至印第安纳州居住,在那里赛门开始收集南亚和东南亚的艺术品。1993年,诺顿去世后,琼斯成为了诺顿·赛门艺术博物馆的主席,她在位十年间,博物馆的事业蒸蒸日上。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