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稻子

於 2020年2月5日 (三) 20:23 由 CL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稻子

中文學名:稻子

詞語解釋:稻穀

分類:早稻、中稻和晚稻

稻子(學名:Oryza)是草本類稻屬植物粳、糯等穀物的統稱。一般所說的稻子是指需要在水田種植的莊稼的總稱,而本草上的稻子專指糯米。"稻"字是從舀字轉變過來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個人在石臼上舂米。因為它的口感又黏又軟,所以又叫做糯米。稻子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單子葉,性喜溫濕,成熟時約有1到1.8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厘米長,寬約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30到50厘米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並結種子,稱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

稻子即稻穀。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按其生存環境的不同,可以分為水稻(其中的水一貫指淡水)、旱稻(陸稻)、海稻 ,按成熟時期一般又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

目錄

生態特性

稻子屬鬚根系,不定根發達,穗為圓錐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穀物。稈直立,高30~100厘米。葉二列互生,線狀披針形,葉舌膜質,2裂。圓錐花序疏鬆;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含3朵小花,穎極退化,僅留痕跡,頂端小花兩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僅留外稃位於兩性花之下,常誤認作穎片。穎果。原產亞洲熱帶。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稻的植物剖面繪圖稻葉在幼年時,跟雜草非常相似,一樣具有長扁型的外觀,農人多依賴稻葉特殊的葉耳與葉舌來區分。葉耳就是稻葉葉環的兩端長出耳狀之物,葉舌則是稻葉葉環內長出的薄膜。稻葉的葉脈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顯的中脈,呈綠色,在中肋,邊緣或尖端有時也會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鬍鬚狀,細短而多,隨著稻的成長數量會增多,稻株旁也會不斷長出小枝來。

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收穫的記憶

七月,南方又到一年農忙的季節。記得小時候,每到農忙的時候,父母都忙得見不到人影;一大早煮好飯,就出去忙了。遇到田地距離家裡遠的時候,還要帶中午飯去;等到他們晚上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很久很久。

記得小時候收割稻子的是一種叫禾鐮刀的工具,禾鐮刀口是一排鋸齒,割稻子的時候,左手抓住禾蔸,右手用禾鐮順勢往禾蔸上一割,「唰」的一聲就把稻子割下來了。


如果是割稻子比較熟練的,只聽得有節奏的「唰唰唰」的聲音,一會兒就割到了一大片。不會割稻子的人會割到手指,因為我的左手小指至今還有一道傷痕,就是小時候割稻子割的,留了好多血,也嚇哭了。父母告訴我, 割稻子的時候,鐮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 割稻子是有講究的,割下來的禾把要一束束放整齊,方便脫粒的時候好拿

最早脫粒的是一種木製的打穀桶,記得那個東西很沉、很沉,據說有上百斤重。力氣小的人還背不動它。 打穀桶脫粒的時候,雙手捏緊作物莖幹後部,先向右上揚,然後往打穀桶的左內側用力拍打,拍打完成瞬間雙手還需稍作抖動,利於已脫粒的穀物全部撒落於谷桶內,防止穀物在再次上揚中拋撒。

到了後來,更為方便的腳踏打穀機上市,腳踏打穀機上面均勻的布滿了鐵絲彎制而成的倒鈎,這些倒鈎是用來脫粒的。使用時,用力踩動下面的踏板帶動滾軸高速轉動,緊握熟了的稻子放到磙子上就能完成脫粒過程。

等到割完了一丘田的稻子後,接下來還要把稻草一把把紮起來,用禾架子挑到岸上去曬。幾天後曬乾了,再利用中午或者是晚上的時間把稻草挑回家,用於耕牛過冬的草料或燒飯的燃料。

稻子收割之後,還要曬稻子;由於農村收割水稻時間集中,家家戶戶都有剛收割的稻子,稻子是新鮮的,水分很多,要曬乾以後才能儲存起來。於是,大家將能利用的空地都利用起來。有的曬在公路上,有的曬在村道上,可謂是見縫插針,有空地就曬。 這個時候最怕下雨,而雨季又正是這個時候;有時剛辛辛苦苦曬出去,天上烏雲密布,噼里啪啦下起了雨來,又要急忙中農田裡趕回來收稻子。

每年七月份是農村雙搶的時候,收割完上一季水稻,又要搶時間耕田種下一季水稻,這個時候是農民最忙,最累的時候。

收割上一季水稻之後,要搶時間耕種下一季水稻。在耕種下一季水稻之前,要將水田重新翻耕一遍。翻耕分別有耕、犁、耙等工序。

水田翻耕好之後,就開始拔秧,拔秧就是將下一季的秧苗,拔起來再栽種下去。

現在好了,從耕田,到插秧,收割都是機械化操作,農民沒有以前那麼累,那麼辛苦;只是曾經那些古老農具逐漸退出了農村大舞台,只留在人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