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8月5日 (三) 11:10 由 LXY2019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23e1d24ad4dc41a18dc40da9973efc79.jpg|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2/23e1d24ad4dc41a18dc40da9973efc79.jpg 原图链接] [h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序(?-393年),字次倫,義陽平氏(今河南省桐柏縣)人 [1] [1] ,東晉名將,西蠻校尉、益州刺史朱燾之子。 [2朱序出身將門,累遷鷹揚將軍、江夏相。

  • 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馬勛之亂,因功升任征虜將軍,封爵襄平縣開國子。
  • 太和四年(369年),大敗前燕將領傅末波
  • 寧康二年(374年),調任兗州刺史。當時吳興郡長城縣人錢弘聚眾作亂。朝廷以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前往平定叛亂。
  • 太元二年(377年),擔任南中郎將、梁州刺史等職,鎮守襄陽。
  • 太元三年(378年),前秦攻打襄陽,朱序率軍固守。
  •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攻克襄陽,朱序詐降,苻堅以為度支尚書。
  • 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戰中,朱序暗助晉軍,大敗前秦,投歸東晉,歷任龍驤將軍、琅邪內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陽。
  • 太元十一年(386年),朱序派兵討伐叛晉的丁零首領翟遼,歷任兗青二州刺史、都督司雍梁秦四州軍事、雍州刺史等。
  • 太元十五年(390年),擊敗翟遼,大敗西燕皇帝慕容永
  • 太元十八年(393年),去世,追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朱序                  出生時間          不詳
                字 號         字次倫                 去世時間         393年
                  所處時代         東晉                  出生地          義陽平氏
                民族族群         漢人                 主要成就         兗青二州刺史、征虜將軍 襄平子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討勛救楚

朱序是當世名將,起初擔任何職不詳,後來經過多次升遷至鷹揚將軍、江夏相。[2] [3]

  1. 興寧三年(365年)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起兵反叛朝廷,自稱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十一月,司馬勛帶兵進入劍閣(今四川劍閣東北),攻打涪城(今四川綿陽東),繼而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包圍益州刺史楚。大司馬桓溫得知司馬勛叛亂後,便上表朝廷任命朱序為征討都護,派他率軍前往成都討伐司馬勛,以援救周楚。
  2. 太和元年(366年)夏天,朱序與周楚在成都擊敗司馬勛,並擒獲司馬勛及其同黨,平息叛亂。隨後,朱序與周楚將司馬勛等人押送到桓溫那裡,桓溫將他們全部斬首,而後將他們的首級傳送到京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朱序因平叛有功,朝廷升任他為征虜將軍,賜封爵位為襄平子。[3] [4]

敗燕平亂

  • 太和四年(369年),當時東晉與前燕交戰,朱序和前鋒鄧遐在林渚大敗前燕將領傅末波(一作傅顏)。
  • 寧康二年(374年,《晉書·朱序傳》誤作太和年間),朱序調任兗州刺史。當時吳興郡長城縣人錢步射、錢弘等聚眾一百多人作亂,藏匿在原鄉山。朝廷任命朱序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前往討伐叛亂。朱序到任後,派兵攻打並擒獲錢弘等人,平定叛亂。 叛亂平定後,朱序返回兗州繼續擔任刺史。 [9]

交鋒前秦

  • 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打前涼,車騎將軍桓沖得知後,派朱序與江州刺史桓石秀、荊州督護桓羆率兵在沔水、漢水一帶游巡,聲援前涼。不久,前秦滅亡前涼,朱序等人停止行動。
  • 太元二年(377年,《晉書·朱序傳》誤作寧康初年)三月,征西大將軍桓豁上表朝廷任命朱序為使持節、監沔中諸軍事、南中郎將、梁州刺史,鎮守襄陽(今湖北襄陽)。
  • 太元三年(378年)正月,前秦天王苻堅派將領苻丕楊安慕容垂姚萇等人率領共計十七萬大軍,分兵四路會合攻打襄陽。四月,秦軍抵達沔水以北,朱序認為秦軍沒有舟船,未作防備。等到秦將石越率領五千騎兵順流渡過漢水,朱序惶恐驚駭,固守襄陽中城。石越攻克襄陽外城,繳獲一百多艘船隻,用來接運其餘的兵眾。苻丕統領眾將領攻打襄陽中城。起初,朱序的母親韓氏聽說秦軍將要到達,親自登上城牆察看是否堅固。行至西北角,認為這裡不夠堅固,於是就率領女僕及城裡的成年女子一百多人在城牆裡邊斜着修築一道二十多丈的城牆。等到秦軍來到後,西北角的城牆果然遭到攻破,兵眾們轉移到新城牆上防守,秦軍於是撤退。襄陽人稱這段城牆為「夫人城」。當時秦軍的糧草將要用完,於是急攻襄陽城。[4] [14-15]

兵敗遭俘

  • 太元四年(379年)正月,朱序屢屢出戰,擊敗秦軍。當時軍心勞頓鬆懈,朱序認為秦軍已逐漸遠退,必定不會前來,因此不再設防。二月,襄陽督護李伯護秘密地派其子到前秦表示願意投降,請求作為內應。苻丕於是命令各路部隊進攻襄陽。二月戊午日,秦軍攻克襄陽,抓獲朱序,將他送至前秦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苻堅認為李伯護不忠誠,把他殺掉示眾。朱序想逃回東晉,於是秘密到宜陽,藏在夏揆的家裡。苻堅懷疑夏揆並將他拘捕,朱序就到苻暉那裡自首。苻堅因為朱序能夠保持氣節,因此非常讚賞他,沒有追究他逃離之罪,授任他為度支尚書。 [5] [16-17]  

逃回東晉

  • 太元八年(383年),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謝石率軍抵禦秦軍。苻堅將大部隊留在項城(今河南沈丘),帶領八千輕裝騎兵,日夜兼程趕赴壽陽與苻融的三十萬大軍匯合。苻堅派朱序前去勸說謝石等人,稱述自己的軍威。朱序私下裡卻對謝石等人說:「如果秦軍的百萬兵眾全部抵達,確實難以與他們抗衡。如今乘着各路軍隊尚未會集,應該迅速攻擊他們。如果能打敗他們的前鋒部隊,那他們就已經喪失士氣,最終就可以攻破他們。」 於是謝石謝琰挑選八千名勇士渡過肥水挑戰。秦軍稍微向後撤一點,朱序在軍陣後面高聲呼喊:「秦軍失敗了!」於是秦軍大敗奔逃。朱序乘機與張天錫、徐元喜投奔東晉。[6] [19]
  • 此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十一月初十日,東晉朝廷授任朱序為龍驤將軍、琅邪內史。後改任監揚州、豫州五郡軍事,豫州刺史,屯兵洛陽(今河南洛陽)。[7] [21]

擊遼破燕

  • 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首領翟遼殺害黎陽太守滕恬之,占據黎陽反叛東晉,朱序派將軍秦膺、童斌與淮水、泗水一帶的各郡共同討伐翟遼。 [8] [22-23] 同年八月,翟遼侵犯譙郡(今安徽亳州),朱序率軍擊退翟遼。
  • 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初八日,朝廷任命朱序為監兗、青二州諸軍事,兗、青二州刺史,將軍如舊,代替謝玄鎮守彭城(今江蘇徐州);朱序認為彭城遠離京都建康,支援不接,請求改鎮淮陰(今江蘇淮陰),得到朝廷的允許。不久,翟遼派其子翟釗進犯東晉的陳留、潁川二郡。朱序派秦膺擊退翟釗,因功授任征虜將軍。朱序上表朝廷請求運送江州米十萬斛、布五千匹以供軍用,朝廷下詔同意。
  • 太元十三年(388年)四月二十九日,朝廷任命朱序為持節、都督司雍梁秦四州軍事(一說都督雍梁沔中九郡諸軍事),雍州刺史。晉孝武帝派廣威將軍、河守楊佺期,南陽太守趙睦,各自率兵一千人隸屬朱序。後朱序上表朝廷請求撥給原荊州刺史桓石生一百頃田地、八萬斛米。隨後駐防洛陽 ,守衛陵墓。
  • 太元十五年(390年)正月,西燕皇帝慕容永率軍直奔洛陽而來,朱序從河陰向北渡過黃河迎戰,與西燕將領王次等人相遇,便在沁水與之交戰,王次兵敗退走,朱序斬殺其偏將勿支。朱序派參軍趙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擊敗退的燕軍,在太行山擊敗他們。慕容永率領殘餘兵眾向上黨奔逃。當時楊楷聚眾數千人,在湖、陝一帶,聽說慕容永戰敗,派出人質到朱序那裡請求歸降。朱序亦率軍追擊慕容永到達上黨的白水,與慕容永相持二十天。恰逢翟遼此時正打算進攻金墉(一說洛陽),所以朱序才帶着部隊趕回。朱序在石門攻擊翟釗,派參軍趙蕃在懷縣擊敗翟遼,翟遼連夜逃跑。朱序退駐洛陽,留下鷹揚將軍朱黨守衛石門;同時派其子朱略監管洛陽,並讓趙蕃輔佐幫助他,朱序自己返回襄陽。會稽王司馬道子認為朱序勝負相抵,不加褒貶。
  • 後來,前秦東羌校尉竇沖想進入漢川,安定人皇甫釗、京兆人周勛等人打算迎他進來。梁州刺史周瓊失掉巴西三郡,兵少力弱,於是向朱序告急。朱序派將軍皇甫貞領兵赴援。竇沖據守長安東部,皇甫釗、周勛散逃。[9] [33]

辭職去世

  • 後來,朱序因年老多病,屢次上表朝廷請求辭職,但朝廷都不同意。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朱序再度上表朝廷請求辭職,朝廷下詔拒不接受所上表章,於是他擅自離任。幾十天之後,廷尉要將他治罪,朝廷詔令寬赦不追究。
  • 太元十八年(393年),朱序去世,追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10] [35]

人物成就

  • 朱序是東晉時期名將,早年曾率軍平定司馬勛、錢弘等人的叛亂;淝水之戰中,幫助東晉大敗前秦;
  • 後來打敗西燕皇帝慕容永,並且多次擊退進犯東晉的翟遼。[11] [36]

人物評價

  • 房玄齡等《晉書》:「晉氏淪喪,播遷江表,內難荐臻,外虞不息,經略之道,是所未弘,將帥之功,無聞焉爾。遜、豹、宣、胤服勤於太興之間,毛、鄧、劉、朱馳騖乎咸和之後。雖人不逮古,亦足列於當世焉。」 [11] 

參考資料

  1.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2.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3.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4.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5.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6.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7.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8.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9.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10.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
  11. 11.0 11.1  [網址 標題.網站.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