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2月29日 (二) 05:20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品,是中國古代時期的一種官職

官職:指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1],這裡面有職官的名稱、職權範圍和品級地位等方面的內容。科舉是以考試為主要方式的一種選官制度,與官制、職官有着密切的聯繫。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是我國古代國家制度[2]中的一項重大發明。

中國古代國家的產生,開始於夏代,而職官的設置是隨着國家的產生才出現的,所以講職官,也只能從夏代開始。我國古代的職官,歷代建置不同,其間因襲變革、增加減少,情況十分複雜[3]

介紹

一品:官階的最高一階,自三國魏晉以後,官階分為九品,最高的一階為一品。《隋書·百官志中》:「三師、王、二大(指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為第一品。」

官職發展

第一個時期:夏、商兩代,約1000年。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王」,手下主要官員稱「史」、「巫」。商朝後期王族長老稱「父師」、「少師」,對王負有輔佐之責,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務的臣僕稱「臣」、「宰」、「尹」等。[殷紂王在位,昏庸無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辭職隱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諫,被罰作奴隸;紂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則因進諫被剖心致死。孔子說,「殷有三仁焉」][4]

第二個時期:從西周到春秋,約600餘年。周朝君主稱「天子」或「天王」。王位繼承人稱「太子」。君主之妻稱「後」。(《詩·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諸侯的封地叫國,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國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職務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為首的政務部門管理軍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職,以太史為首的教育文化部門管理神事、教育、秘書、曆法等職,金文並稱之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馬、司空三大夫[5],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馬掌管軍賦和車馬,司空掌管築城修路等重大工程。

第三個時期:從戰國至清末,時間長達2300多年。此時期的特點是:①君主的地位極大地提高了,權力高度集中;②在國家機構中,巫史[6]和宗室貴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僕和侍從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統治的地區越來越遼闊,機構也越來越龐大,職務上的分工也越來越細,變化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