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Mjlk讨论 | 贡献2021年9月14日 (二) 06:19的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1966年仅出版试刊号1期即停刊。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1]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新课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进行创造性探索”的办刊宗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创刊以来,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倡导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以鲜明的办刊特点、高品位的学术风格和高水平的编校质量赢得了学术界的赞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新中国成立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立足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国内外学术界,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并注重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开展学术研究,力争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目录

历史沿革

1966年,出版试刊第1期后因“文化大革命”停刊。

1986年5、6月份,中国人民大学再次筹备创办学报。

1987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1月16日出版创刊号。

1987年底,中国学报界酝酿成立全国性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的学术团体——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被推荐为发起单位的召集人。

1988年11月5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负责人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首批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据2016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官网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经济学[2]研究、哲学研究、应用伦理学研究、科技与社会、社会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当代学术思潮评价等。

人员编制

截至2011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会成员有25人。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据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被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研究开发

1994~1995 两年中,经济学文章共发表58篇,其中国际经济方面的有4篇。

截至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发表了10 数篇国外学者写的论文。同时扶植新兴学科,如对外汉语教学,从1978 年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 划座谈会上,与会学者首先提出它是一门学科后经历18年,但只在圈内受到重视和获得承认,在社会上许多人仍然不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决定从1993 年起每年都发表一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

据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出版文献量4215篇。

影响因子

2013年4月,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相关分析报告正式发布,其中,高等院校学报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行公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位列综合指数第二,在转载量排行中名列第一,在转载率排名位列第三。

2014年3月,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分析报告正式发布,在人文社科综合期刊转载率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排名第三。

据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下载量1949378次、总被引量56807次、复合影响因子2.332、综合影响因子1.395。

荣誉表彰

1995年,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

1999年,获首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9年,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报刊”。

2018年1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