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期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期刊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設立的期刊出版單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單位出版期刊,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領取《期刊出版許可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期刊 [1]

介紹 依法設立的期刊出版單位出版

廣義上分類 內刊和正式期刊 [2]

按學科分類 社科期刊,自然科學期刊

期刊1.jpg

按內容分類 一般期刊、學術期刊、行業期刊、檢索期刊

分級方法 省級、國家級

出版周期 周刊、旬刊、半月刊等

地位分類 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分類方法

廣義上分類

期刊2.jpg

從廣義上來講,期刊的分類,可以分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兩種。非正式期刊是指通過行政部門審核領取"內部報刊准印證"作為行業內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業內交流不公開發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種,一般正式期刊都經歷過非正式期刊過程。正式期刊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國家科委在商定的數額內審批,並編入"國內統一刊號",辦刊申請比較嚴格,要有一定的辦刊實力,正式期刊有獨立的辦刊方針。

"國內統一刊號"是"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的簡稱,即"CN號",它是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分配給連續出版物的代號。"國際刊號"是"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的簡稱,即"ISSN號",我國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號"。

此外,正像報紙一樣,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類。有多少個角度就有多少種分類的結果,角度太多則流於繁瑣。一般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類:

按學科分類

以《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期刊分類表》為代表,將期刊分為五個基本部類:(1)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2)哲學(3)社會科學(4)自然科學(5)綜合性刊物。在基本部類中,又分為若干大類,如社會科學分為社會科學總論、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

按內容分類

以《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為代表,將期刊分為四大類:

期刊3.jpg

(1)一般期刊,強調知識性與趣味性,讀者面廣,如我國的《人民畫報》、《大眾電影》,美國的《時代》、《讀者文摘》等;

(2)學術期刊,主要刊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評論等文章,以專業工作者為主要對象;

(3)行業期刊,主要報道各行各業的產品、市場行情、經營管理進展與動態,如中國的《摩托車信息》、《家具》、日本的《辦公室設備與產品》等;

(4)檢索期刊,如我國的《全國報刊索引》、《全國新書目》,美國的《化學文摘》等。

按學術地位分類

可分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說的普刊)兩大類。

關於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學科領域(或若干領域)中最能反映該學科的學術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視的權威性期刊。

國內對核心期刊的測定,主要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以及通過專家諮詢等途徑進行。

期刊4.jpg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從正在出版的近萬種中文期刊中,篩選出1578種核心期刊,並做了簡要介紹。在第二版的基礎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總覽》是我們了解全國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書。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編者而言,可以從核心期刊吸取經驗。就讀者而言,樹立核心期刊意識,可以明確價值取向,提高閱讀檔次。例如,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首先要閱讀《中國語文》、《文學評論》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就圖書館而言,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訂閱時當然是以核心期刊為首選目標。就科研管理部門而言,可以統計分析單位或個人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情況,以此作為衡量其學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人們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當然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變的。非核心期刊經過努力,可以躋身於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會被淘汰。

分級方法

截至2008年10月,我國共有期刊9800餘種,這眾多的期刊在學科、主辦單位、主管部門、質量、服務等方面千差萬別,儘管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聲明從未從行政角度對現行期刊進行過級別劃分,但期刊之有級別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8000餘種期刊沒有級別上的區別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實際上期刊從來就有級別,這幾乎是政府有關機構、期刊主辦機構和作者的共識,只不過期刊級別的認定比較複雜,尚無全國統一的標準和共同的分級目錄。

期刊5.jpg

最傳統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門分級,1991年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就據此將期刊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期刊。70年代,核心期刊理論開始傳入我國,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為學界所廣為熟知。

與此同時,各種與期刊評價有關的大型數據庫開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種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機構也研究制定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稱重點期刊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組織了各種期刊等級評比。

上述各種對期刊的分級評價,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種期刊表或獎勵實質上也是給期刊分級。由此可見,期刊分級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一流水準的學術期刊,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獎勵中規定。

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每篇獎勵10萬元),而期刊分級的研究與實踐更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這是期刊分級的最傳統的方法,是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這種分級方法,期刊被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由代表國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家一級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一般被認為是國家級期刊,省部級、地市級依此類推。

學術期刊按主管單位的不同,可以分為省級、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雙核心期刊等。

省級醫學

期刊6.jpg

主管單位是省一級機構主管的期刊;

國家級醫學

主管單位是國家機構、或一級協會和學會主管的期刊;

科技核心

進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錄的期刊;

中文核心

進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錄的期刊。

出版周期

期刊7.jpg

根據期刊的出版周期可將期刊分為:

周刊,出版周期為每周一期的周末;

雙周刊,出版周期為每兩周一期;

旬刊,出版周期為10天;

半月刊,出版周期為15天;

月刊,出版周期為30天;

雙月刊,出版周期為兩個月;

季刊,出版周期為一個季度,即3個月;

半年刊,出版周期為6個月;

年刊,出版周期為1年。

期刊8.jpg

方陣

中國期刊方陣

"中國期刊方陣"的基本框架分為4個層面,形成寶塔形結構。第一個層面為"雙效"期刊。以全國現有8135種期刊為基數,按10%-15%的比例選取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1000餘種期刊,作為"中國期刊方陣"的基礎。通過各省(區、市)和中央部委評比推薦產生。

第二個層面為"雙百"期刊。即通過每兩年一屆評比產生的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百種重點科技期刊。每屆進入全國"雙百"重點期刊數量控制在200種左右。

第三個層面為"雙獎"期刊。是全國"雙百"重點期刊基礎上評選出的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的期刊。此類期刊約100種左右。

第四個層面為"雙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的期刊。此類期刊約50種。

建設"中國期刊方陣"的運作步驟採取分級負責的形式,各省的"雙效"期刊由省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按照規定比例推薦,入選期刊必須是省、部級以上優秀期刊,或有希望成為優秀期刊者。"雙獎"和"雙百"期刊通過評選產生。"雙高"期刊由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確定,入選期刊均為國內知名品牌期刊。

期刊9.jpg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建設'中國期刊方陣'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由科技部負責組織的科技期刊的推薦評選工作已經結束。科技部於日前公布了評選結果,共評出716種科技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高校期刊入選113種。其中,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期刊(雙高期刊)40種,高校占7種;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雙獎期刊)58種,高校占3種;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百種重點科技期刊(雙百期刊)122種,高校占18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的期刊(雙效期刊)496種,高校占85種。《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入選"雙效期刊"。

發展現狀

缺乏有效地市場

期刊的狀況是與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繫的,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還不夠成熟,同其相聯繫,期刊市場秩序還比較混亂,期刊市場上存在着很多問題,導致期刊市場不能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國的期刊雖然有八千多種,但是辦得好的並不多。許多黨政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辦刊專業人員缺乏、財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費生存。

缺乏對自身的定位

期刊0.jpg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做一份成功的期刊,就要先了解自己,對期刊有個準確的定位。很多期刊沒有明確的編輯方針,缺乏辦刊理念,也不清楚自己的讀者群是誰,甚至對自身的優勢劣勢也沒有一個清楚地認識,只是盲目地辦刊。事實上,辦好一份雜誌,需要有好的文章,吸引人的圖片,更要有合適地編排,雜誌社缺乏對自身的認識,自然就不清楚什麼樣的文章圖片適合自己,什麼樣的排版符合讀者的要求。如果連自身雜誌的賣點和亮點都不清楚的話,何談雜誌的發展。

缺乏對讀者的研究

知己之後還要知彼,期刊面對的是讀者,自己的雜誌辦給誰看,什麼人喜歡看,這些都需要研究。比如說雜誌的封面,不是光放一個漂亮的圖在那裡就夠了,得配合合適的封面故事,醒目的標題,讓人一看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現代人生活節奏那麼快,要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決定購買這份雜誌,封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摸透讀者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培養出自己固定的目標讀者群,雜誌才能夠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周教授認為,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期刊比起我們發展的要好,首先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成熟的期刊出版市場,另外,他們的期刊針對性強,定位準,而且他們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強調服務對象,這些都是中國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但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有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刊經驗,但是不能盲目照搬,在國外受歡迎的內容不一定在中國也暢銷,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特殊市場來辦好自己的刊物。

《2013-2017年 中國期刊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期刊業總產值221.7億元,較上年增長10.6%,遠遠高於上年2%的增長率。其中全年廣告經營額約35.1億元,較上年增長14%;發行收入為186.6億元,較上年增長10%。期刊零售發行市場呈現出向優勢媒體集中的發展態勢,品牌期刊表現尤為突出。

期刊00.jpg

我國的期刊產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市場很大,還有很多潛在的讀者群可供開發。我們對報紙、電視、互聯網的研究已經很多,但是對期刊關注的還不夠。其實,我們對期刊的評判標準可以有所改變,不一定要單看發行量,期刊雜誌的質量才是更重要的。想辦法提高期刊的有效閱讀率,比起單純考慮提高發行量更有意義。

數字類

數字期刊是出版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必然規律。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數字內容煥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數字期刊相比傳統期刊,具有多終端、多渠道發行,覆蓋更廣闊地域、影響更廣大人群的特點,尤其在過刊內容的利用方面也擁有傳統紙媒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搜索技術也為數字期刊提供了良好的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標題、人名、關鍵詞等檢索,找到最符合自己閱覽需求的刊物和文章,據數據統計,同等時間內數字內容的閱讀效果是傳統閱讀的5倍以上。

更重要的一點,是數字期刊具有節能、降耗、減排的綠色環保概念。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森林資源、水資源、煤炭資源,為刊社節約印刷裝訂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發行成本、滯銷庫存風險等。

起源

期刊10.jpg

期刊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着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其中最早出版的一本期刊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deSallo)出版的《學者期刊》(LeJournaldesSavants)。

1704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期刊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期刊是佛蘭克林的《美洲期刊》和《將軍期刊》,都是模仿英國期刊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中國最早的期刊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期刊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期刊則專刊小說、遊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摺,而期刊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期刊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查詢方法

所有公開發行的期刊均可以通過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進行查詢,如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查詢不到的期刊為非公開發行的期刊。

期刊發表的歌曲,不僅應製作成正版光盤,而且還需發布到網絡上,提供查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