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龙城悠悠讨论 | 贡献2022年3月27日 (日) 14:5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是发生于公元312年10月28日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一世和马克森提乌斯。是役之名来源于战役的发生地米尔维安大桥,它是台伯河上的重要桥梁。君士坦丁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他能在后来废除四帝共治成为罗马帝国的不二君主。马克森提乌斯在交战时溺毙于河中。

按照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和拉克坦提乌斯这些编年史学家[注 1]的说法,这场战役标志着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开始。拉克坦修斯提到上帝向君士坦丁及其部下托梦,允诺只要他们把凯乐符号涂在他们的盾牌上他们就会胜利。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建造即是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人们常常把这场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教会的介入,然而,这座凯旋门上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基督教标志。

古罗马是基督教早期主要的传教方向之一,但是在米兰赦令[1]发布以前,基督教在罗马被严重的迫害。不久之后,基督教又被定位罗马国教,希望用它来维持帝国的统治,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以及西罗马的灭亡,古罗马文明以东罗马帝国的形式存在,基督教仍是其国教。东罗马依靠基督教的作用来控制民心,维持统治,并且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进入封建时代,并存在了1000多年[2]

简介

这场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乃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于305年5月1日分别卸下东、西部的奥古斯都之后,他们的继任者几乎在同一时刻就开始争夺大权。尽管君士坦丁是新升任为西部奥古斯都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但由于四帝的传承方式并不必是世袭,他未来没有办法顺理成章地继承权柄。当君士坦提乌斯于公元306年7月25日去世时,他父亲的军队在埃博拉肯(今天的约克郡)不依规定而推举君士坦丁为西部凯撒[注 2]。

而在罗马,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于公元306年10月28日自封为西部奥古斯都。与君士坦丁的地位很快被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承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森提乌斯被当做篡位者来对待。[注 3]当时伽列里乌斯派出他的宠臣——刚从西部凯撒晋升为西部奥古斯都的塞维鲁二世在公元307年起兵讨伐罗马城的叛军。然而,当塞维鲁到达意大利,他的军队立即倒戈投向了马克森提乌斯。这位倒霉的奥古斯都就这样被抓住关押。伽列里乌斯在那年秋天进军到罗马城下,却没拿下这座城市,而马克森提乌斯杀了塞维鲁作为回应。 而此时的君士坦丁则对双方的交战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两不相帮,不过可能更倾向马克森提乌斯,因为他在307年娶了马克森提乌斯的妹妹法乌斯塔。在308年,马克西米安由于与儿子争权失败而逃到君士坦丁的宫廷,自命为西部唯一的奥古斯都,后来他又反叛君士坦丁而被杀。311年春伽列里乌斯病逝,他的地盘被戴克里先承认的马克西米努斯和李锡尼所瓜分,君士坦丁在莱茵河流域与蛮族作战积累战功,而马克森提乌斯则忙于平叛,局势一度平静。

到了312年,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这对内兄弟还是最终选择了兵戎相见。这年春天,君士坦丁集结军队决定推翻马克森提乌斯。北意大利被一鼓而下,并在都灵战役和维罗纳战役中大破马克森提乌斯军。在维罗纳战役中,马克森提乌斯最资深的统帅,禁卫军长官鲁尼修斯·庞培甚至被击毙。

视频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 相关视频

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基督,犹太,伊斯兰教的关系?
亚伯拉罕诸教始末:犹太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的故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