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米爾維安大橋戰役

米爾維安大橋戰役(英語: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是發生於公元312年10月28日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一世和馬克森提烏斯。是役之名來源於戰役的發生地米爾維安大橋,它是台伯河上的重要橋樑。君士坦丁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他能在後來廢除四帝共治成為羅馬帝國的不二君主。馬克森提烏斯在交戰時溺斃於河中。

按照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和拉克坦提烏斯這些編年史學家[注 1]的說法,這場戰役標誌着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開始。拉克坦修斯提到上帝向君士坦丁及其部下託夢,允諾只要他們把凱樂符號塗在他們的盾牌上他們就會勝利。君士坦丁凱旋門的建造即是為了慶祝這場勝利。人們常常把這場戰役的勝利歸功於教會的介入,然而,這座凱旋門上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基督教標誌。

古羅馬是基督教早期主要的傳教方向之一,但是在米蘭赦令[1]發布以前,基督教在羅馬被嚴重的迫害。不久之後,基督教又被定位羅馬國教,希望用它來維持帝國的統治,隨着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以及西羅馬的滅亡,古羅馬文明以東羅馬帝國的形式存在,基督教仍是其國教。東羅馬依靠基督教的作用來控制民心,維持統治,並且在基督教的影響下進入封建時代,並存在了1000多年[2]

目錄

簡介

這場戰役爆發的根本原因乃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固有的不穩定性。戴克里先與馬克西米安於305年5月1日分別卸下東、西部的奧古斯都之後,他們的繼任者幾乎在同一時刻就開始爭奪大權。儘管君士坦丁是新升任為西部奧古斯都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之子,但由於四帝的傳承方式並不必是世襲,他未來沒有辦法順理成章地繼承權柄。當君士坦提烏斯於公元306年7月25日去世時,他父親的軍隊在埃博拉肯(今天的約克郡)不依規定而推舉君士坦丁為西部凱撒[注 2]。

而在羅馬,馬克西米安之子馬克森提烏斯於公元306年10月28日自封為西部奧古斯都。與君士坦丁的地位很快被東部奧古斯都伽列里烏斯承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克森提烏斯被當做篡位者來對待。[注 3]當時伽列里烏斯派出他的寵臣——剛從西部凱撒晉升為西部奧古斯都的塞維魯二世在公元307年起兵討伐羅馬城的叛軍。然而,當塞維魯到達意大利,他的軍隊立即倒戈投向了馬克森提烏斯。這位倒霉的奧古斯都就這樣被抓住關押。伽列里烏斯在那年秋天進軍到羅馬城下,卻沒拿下這座城市,而馬克森提烏斯殺了塞維魯作為回應。 而此時的君士坦丁則對雙方的交戰採取了觀望的態度,兩不相幫,不過可能更傾向馬克森提烏斯,因為他在307年娶了馬克森提烏斯的妹妹法烏斯塔。在308年,馬克西米安由於與兒子爭權失敗而逃到君士坦丁的宮廷,自命為西部唯一的奧古斯都,後來他又反叛君士坦丁而被殺。311年春伽列里烏斯病逝,他的地盤被戴克里先承認的馬克西米努斯和李錫尼所瓜分,君士坦丁在萊茵河流域與蠻族作戰積累戰功,而馬克森提烏斯則忙於平叛,局勢一度平靜。

到了312年,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這對內兄弟還是最終選擇了兵戎相見。這年春天,君士坦丁集結軍隊決定推翻馬克森提烏斯。北意大利被一鼓而下,並在都靈戰役和維羅納戰役中大破馬克森提烏斯軍。在維羅納戰役中,馬克森提烏斯最資深的統帥,禁衛軍長官魯尼修斯·龐培甚至被擊斃。

視頻

米爾維安大橋戰役 相關視頻

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基督,猶太,伊斯蘭教的關係?
亞伯拉罕諸教始末: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的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