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亮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30日 (四) 23:12 由 LTF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亮島,古稱為橫山,舊曾稱浪島,是位於馬祖列島北竿東引之間的偏遠小島,行政上隸屬中華民國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管轄。島嶼長約1400公尺、寬250公尺,面積約0.4平方公里,四周峭壁陡峻,地形險要,整座島上僅兩棵樹木。 亮島距離中國大陸的蜘蛛島24公里,雙峰島26公里。 原稱為浪島,後因呼應「島立天中,亮照大陸」的期許而更名為亮島[1]。 亮島乃軍事重地,故目前仍限制人民登岸,僅派軍隊駐守。


名稱演變

古稱橫山,現時漁民仍沿續此稱呼。清代周凱纂輯的《廈門志 ‧卷四》附〈北洋海道考〉即載有此名。民國16年(1927)曹剛修、邱景雍纂《福建省連江縣志》仍稱橫山,更名浪島之時間不詳[2]

歷史

8300年前,在中石器時代,屬澳洲人種亮島人已在島上定居。

7600年前,在新石器時代,澳洲人種被海洋蒙古人種的古南島語族取代。

1949年後,浪島斷斷續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

1951年7月,中華民國國軍為維護馬祖南竿北竿東引之間的航道安全,遂派遣反共救國軍海上特種突擊中隊長李承山率六名隊員偵搜上岸,順利在浪島上豎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是唯一解放軍失守、並由國軍取回的土地。

1965年,興建百勝港,後該港遺址被發現有貝塚。

1966年,蔣經國視察此島,宣布更名亮島,期許以「島立天中,亮照大陸」之名來照亮中國大陸

2004年,因百勝港運補不易,故島上新建樺恩碼頭,讓現在能夠得以順利進行一周兩次的物資運補。

2011年,連江縣長楊綏生在活動當時意外發現,百勝港遺址附近的邊坡斷面疑似有貝塚,因而通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並進一步邀集在地文史工作者組成「馬祖亮島考古隊」展開田野調查。在島上陸續發現多處貝塚遺址,尤其在亮島島尾的遺址群中除了挖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石器、骨器和貝殼外,還有三片人頭蓋骨。[3]

氣候

亮島除軍事建築外,整座島無其他遮蔽物,且島嶼面積十分狹小,全島面積僅零點三四平方公里,故冬季時東北季風十分強勁,夏季時氣溫又較台灣本島熱上不少,於島上生活十分不易。

交通

從南竿福澳碼頭搭船至亮島需1.5小時。1965年於亮島西南隅興建港口,名為百勝港,而此名乃得名自當時蓋港爆破時,不幸因公殉難的士兵錢百勝先生。[4]而該港附近的邊坡斷面疑似有貝塚,因而通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並進一步邀集在地文史工作者組成「馬祖亮島考古隊」展開田野調查。然而由於百勝港易受強烈東北季風和潮汐影響,使得船隻進入百勝港運補不易,於2004年新建樺恩碼頭,由樺棋營造公司斥資千萬協助興建,改善後,可避開東北季風颳起後的潮浪及影響,有利每周兩次的運補作業。[5]

亮島之歌

中華民國國軍著名軍歌亮島之歌》,是駐守亮島的官兵,由中華職棒主題曲改編而成。

展開勇猛的翅膀 奔向神聖的前方 在此建立多年的夢想 榮譽就在胸膛 縱然汗水和淚在臉龐 經過失敗後絕不憂傷 看我們OO連五項戰技強 迎接勝利的第一戰

亮島人

連江縣政府與中研院合作,於亮島挖掘出新石器時代人骨(距今約8300-7900多年前),命名為「亮島人」。[6] 亮島人出於「亮島島尾一號遺址」,而研究團隊亦於「亮島島尾二號遺址」發現史前貝塚。後研究團隊將出土之亮島人骨骸進行顏面復原後,分別命名為「海亮哥」、「亮島妹」。[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