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吕达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Lxha讨论 | 贡献2022年5月29日 (日) 08:2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达仁

来自网络的图片

吕达仁,1940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辐射、中层大气、日地物理委员会委员等。现正承担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科技部973计划等三项的首席科学家。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日期----1940年1月

出生地点----上海市

国 籍---- 中国

职 业---- 科技部973计划等三项的首席科学家。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人物经历

吕达仁,1940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辐射、中层大气、日地物理委员会委员等。现正承担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科技部973计划等三项的首席科学家。

1956年毕业于常熟县中高中部,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达仁从事大气与地球环境遥感,大气辐射传输、中层大气与日地物理,生态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探测与理论模式等方面研究。

1940年1月14日,生于上海。

1956年,毕业于常熟县中高中部。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NOAA/ERL进行合作研究,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 。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被中山大学聘为高级讲座教授及大气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吕达仁一直在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前沿从事基础与高技术研究。首先提出微波主-被动联合遥感降水分布的原理及反演方法。

最早提出消光-小角散射综合反演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原理。

主持完成我国首部VHF平流层大型相控阵雷达。对重力波频谱结构、对流风暴激发重力波机制作了系统研究。

长期从事卫星与载人航天器对大气成分综合观测与反演研究。承担过国家多部委重大项目。

承担项目

吕达仁主持"921"神舟三号飞船中的"地球环境监测分系统"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草原中尺度综合观测。

现主持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典型云型宏微观特征研究及其气候、水资源与高技术应用预先研究"以及国家航天科学应用、大气传输相关的高技术项目。

学术论著

吕达仁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合作专著3本。

成果奖励

吕达仁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1989年,大气微波辐射与遥感原理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8年,南极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的重大成果、自然科学奖等八项。

人才培养

吕达仁已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10余名。

荣誉表彰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先后担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辐射委员会委员(Member,IRC, 1988年始)。

国际高层大气气象学会委员会委员(Member, ICMA,1992年始), 国际日地物理学会(SCOSTEP)学术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咨询专家组专家。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