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淳仁天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Zardweeb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13日 (五) 15:3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淳仁天皇原圖連結
原图链接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自758年9月7日(天平宝字2年8月1日)至764年11月6日(天平宝字8年10月9日)在位。

淳仁天皇(じゅんにんてんのう,733年—765年),男,日本第47代天皇,自758年9月7日(天平宝字2年8月1日)至764年11月6日(天平宝字8年10月9日)在位[1]

原图链接淳仁天皇:因藤原仲麻吕的拥立而即位。在位时淳仁天皇重用藤原仲麻吕,改官名为唐式,奉太上皇孝谦天皇执行国家大事。

淳仁天皇因藤原仲麻吕的拥立而即位。在位时淳仁天皇重用藤原仲麻吕,改官名为唐式,奉太上皇孝谦天皇执行国家大事[2]

原图链接淳仁天皇陵

时中国发生安史之乱,淳仁天皇欲送去牛角作为武器原料,支援大唐皇室。孝谦上皇和道镜擅权,藤原仲麻吕起兵,反遭杀身之祸。由于与藤原仲麻吕的关系,淳仁天皇被迫退位,被流放于淡路而死,史称废帝或淡路废帝。[3]

明治年间恢复天皇地位,追谥“淳仁天皇”。

人物简介

即位前

大炊王是天武天皇之子舍人亲王的第七子,母亲是当麻真人山背。3岁时大炊王的父亲去世,又因为是天皇之孙无法出仕,只是个毫不起眼的皇族。[4]

757年(天平宝字元年),大炊王取代了圣武天皇遗言中应被立为太子的道祖王,被未婚的女帝孝谦天皇立为太子。大炊王之所以被立为太子,是藤原仲麻吕(后来改名为惠美押胜)强力推荐的结果。大炊王娶了藤原仲麻吕去世的儿子藤原真从的妻子粟田诸姊为妻,并住在藤原仲麻吕的私邸,与藤原仲麻吕有十分亲密的关系。

大炊王被立为皇太子之后,藤原仲麻吕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失势的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对藤原仲麻吕的崛起大为不满。橘奈良麻吕联合一众对藤原仲麻吕不满的皇族和贵族,策划谋反,试图在田村宫暗杀藤原仲麻吕,废除大炊王的储君之位,以右大臣藤原丰成为中心号令天下,逼孝谦天皇退位,并在盐烧王、道祖王、黄文王、安宿王四王中选一人为新天皇。但后来经人告密,橘奈良麻吕一党被捕,最终成为443人被流放的大事件。橘奈良麻吕、道祖王、大伴古麻吕等被严刑拷打死于狱中。[5]

即位后

758年(天平宝字2年),大炊王接受孝谦天皇让位,即位成为天皇。但继位后,政治的实权几乎都被藤原仲麻吕掌握,而且受到藤原仲麻吕的后台光明太皇太后(藤原光明子)的强烈影响。藤原仲麻吕出任太保(右大臣),更改了一部分官厅和四等官的名称,中卫府改为镇国卫,兼任镇国太尉(太尉是长官)。另外藤原仲麻吕还受赐“朝臣”之姓,加“惠美”之氏,名改为“押胜”,是为藤原惠美朝臣押胜。淳仁天皇还赐封藤原仲麻吕封户三千户、功田一百町,并下敕令宣布藤原仲麻吕可以私铸钱、放高利贷及使用家印。藤原仲麻吕推行了提高中男、正丁的服役的最低年龄,杂徭减半,创设问民苦使、平准署等德治政策。

同年,大唐爆发安禄山之乱的消息传到日本,藤原仲麻吕从大宰府开始,在诸国严令防备。759年(天平宝字三年),因为新罗对日本的使节无礼,藤原仲麻吕下令准备征伐新罗,动员了军船394只、兵士4万700人,制定了远征计划。这次远征因为后来孝谦上皇与藤原仲麻吕关系不和而没有实行。

762年(天平宝字6年),为孝谦上皇看病的道镜受到孝谦上皇的宠爱,却遭到淳仁天皇的排斥。藤原仲麻吕通过淳仁天皇,对孝谦上皇与道镜的关系进行劝谏,此举使孝谦上皇震怒。

同年,孝谦上皇为了再度掌握天皇大权,宣告“由今开始,淳仁天皇主持祭祀和小事,国家的赏罚、大事由朕行使”。由此,政治权力或转移到孝谦上皇那里,或因御玺的依然由淳仁天皇保持而仍能行使天皇权力,历史学家还没有取得共识。

被放逐

764年(天平宝字8年),藤原仲麻吕之乱爆发后,淳仁天皇并没有参与其最大的保护人藤原仲麻吕的叛乱行动之中。其原因据说一是淳仁天皇的行动已经被孝谦上皇所拘束;二是淳仁天皇放弃了藤原仲麻吕,寻求与孝谦上皇和解的可能性(藤原仲麻吕无法将淳仁天皇拉进自己的阵营,不得己只能企图拥立盐烧王为新天皇)。

叛乱爆发后的第二个月,孝谦上皇的军队包围了淳仁天皇居住的中宫院,以“与藤原仲麻吕关系紧密”为理由宣告废除淳仁天皇,以亲王的待遇放逐到淡路国。但是,跟随淳仁天皇到淡路的官员也有很多,在平城京(奈良)也有希望淳仁天皇复辟的势力。感到政治危机感的孝谦上皇,于第二年的765年(天平神护元年)2月命令淡路国的国守佐伯助等人强化对淳仁天皇的警戒。这一年的10月,淳仁天皇企图逃跑,被捕后于第二日在院中去世。正式公布的死因是病故,但实际上逃跑时被加害的可能性很大。

追封号

1870年(明治3年)淡路废帝与弘文天皇(大友皇子)、仲恭天皇一起被明治天皇追封为天皇。“淳仁天皇”之名由此而来。1873年(明治5年),淳仁天皇与同样死于流放地的崇德天皇一起被合祀于白峰神宫。

人物关系

影响关系

藤原仲麻吕扶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大炊王(淳仁天皇)继位后,藤原仲麻吕专横朝政,盛极一时。淳仁天皇夹在孝谦上皇藤原仲麻吕之间,实际上无太多实权。孝谦上皇难以宽忍藤原仲麻吕的专横,极力争取反对藤原仲麻吕的各种社会势力与之抗衡。当时遭藤原仲麻吕政权排斥的寺院势力,即是孝谦上皇积极争取的目标之一。孝谦上皇与道镜一拍即合,并非由于道镜个人的魅力,其实是孝谦上皇急欲同佛教寺院势力相结合的反映。

家族成员

曾祖:舒明天皇

祖父:天武天皇

父亲:舍人亲王

母亲:当麻真人山背

伯父:高市皇子

伯父:草壁皇子

伯父:大津皇子

堂姑:持统天皇

堂姑:元明天皇

堂伯:弘文天皇

堂姐:元正天皇

堂兄:文武天皇

堂姐:吉备内亲王

堂侄:圣武天皇

堂侄孙女:孝谦天皇

淳仁天皇: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提起日本天皇,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便是两个字“可恶”,这种情绪如此强烈,缘于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对中国的侵略。其实大部分时间里,日本天皇对中国还是充满了好感,甚至是崇拜,其中有一位天皇还把中国的“家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唐朝发生内乱期间,还想着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叛乱。此人,便是日本第47代天皇-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是文武天皇之孙,孝谦女天皇的堂祖父,即位前的称号是大炊王。孝谦天皇即位之初,曾遵照其父圣武天皇的遗命,册立堂祖父道祖王为太子,但不久便以“失德失礼”的借口将其废黜,改立另一位堂祖父大炊王为太子,时在公元757年。而在易储事件中,权臣藤原仲麻吕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藤原仲麻吕的角色很特殊,他不仅是权臣藤原武智麻吕之子,而且还是孝谦天皇的表兄兼情夫,在孝谦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间执掌朝政,权势凌驾于左大臣橘诸兄和右大臣藤原丰成之上(左右大臣相当于左右丞相),逐渐引起后者的不满。

公元758年,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橘诸兄此时已死)等人策划发动政变,意图铲除藤原仲麻吕,并逼使天皇退位,但被提前获得消息的藤原迅速平定。叛乱被平定后,藤原的权势空前提升,令孝谦天皇倍感压抑。同年,女天皇以侍奉母亲为由,将皇位让与大炊王。

淳仁天皇即位后,将国政委托给藤原处理

大炊王登基后称淳仁天皇,一方面尊孝谦天皇为上皇,一方面将国事全部交于藤原处置。藤原独揽朝政后,因对强盛的唐朝充满羡慕之情,为改变日本相对落后的社会面貌,便开始实施全面学习唐朝制度的政策,将宫殿、官职名称全改为唐朝名称。藤原官至太师(即太政大臣,系日本最尊崇的官职),权势达到顶点。

淳仁天皇与藤原仲麻吕因为钦慕中华文明的关系,所以对唐朝充满了好感,难免会对发生在唐朝内部的大变故产生责任感。这大变故,便是发生在唐玄宗晚期的安史之乱(755-763年)。

由于信息传递时效的问题,当日本获知安史之乱的消息时,已是大叛乱发生后的第四个年头(758年),也即淳仁天皇即位的同一年。虽然根基并未稳固,但淳仁天皇与藤原在得知安史之乱的消息后,做出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准备出兵帮助唐朝平乱。为此,淳仁天皇还下令全国戒备,大规模地征集士兵,并准备送给唐朝大量的牛角,以作为武器原料。

于是,敕大宰府曰:“安祿山者,是狂胡狡竖也,违天起逆,事必不利。疑是不能计西,还更掠于海东...宜知此状,预设奇谋,其所谋上策,及应备杂事,一一具录报来。”见《续日本纪·卷廿一·淳仁纪一》

就在淳仁天皇君臣积极筹划助唐平叛事宜时,却发生了新罗国对日本使节无礼的事件,于是藤原改而下令首先征伐新罗,然而再援助唐朝。藤原为远征新罗,共动员了军船394只、士兵4万人。然而,就在远征计划正式启动之前,却因孝谦上皇的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援助唐朝平叛的计划,自然也随之“胎死腹中”。

孝谦上皇之所以反对远征新罗、援助唐朝,根本原因还是权力之争。随着“唐朝化”改革的深入,以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为首的改革势力,逐渐与作为保守派领袖的上皇之间产生了难题调和的矛盾,加之奸僧道镜因上皇的宠幸而崛起,双方间的对决一触即发。762年,上皇下旨收回国家大政的管理权,同时又不断提升道镜的权位,并一步步压制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吕的势力。

藤原图谋举兵推翻上皇,但事败被杀

深感焦虑和威胁的藤原仲麻吕不甘坐以待毙,遂于两年后密谋发动政变,但却被提前获得风声的上皇平定,结果藤原仲麻吕被杀,淳仁天皇被废。764年,孝谦上皇再次登基,并改称号为称德天皇。称德天皇重新执政后,全部废弃藤原执政时期的“唐朝化”改革措施,使得前朝取得的成就付诸东流。

淳仁天皇被废后,以亲王的待遇放逐到淡路国,但国内拥戴他的势力依旧很强大。倍感威胁的称德天皇决定对废天皇痛下杀手,以绝后患。就在被废黜的第二年(765年),淳仁天皇因“企图逃跑”被抓获,次日便离奇的死于囚所,坊间普遍怀疑是女天皇有意加害。

(天平神护元年,十月)庚辰,淡路公不勝幽愤,踰垣而逃,守佐伯宿祢助、掾高屋连并木等率兵邀之,公还。明日,薨于院中。见《续日本纪·卷廿六·称德纪一》。淡路公即被废黜的淳仁天皇。

作为对中国最“讲义气”的日本天皇,淳仁天皇在唐朝发生大变乱之际,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准备出兵助唐平乱,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拳拳报效之心却值得称赞,比之后世的明治、昭和等“白眼狼”天皇,做人的境界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相關影片

歴代天皇ゆっくり解説 第四十七回 淳仁天皇

日本天皇

第一系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绥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宁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灵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开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成务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应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宁天皇 ( 480-484) ▪ 显宗天皇 ( 485-487) ▪ 仁贤天皇 ( 488-498)

武烈天皇 ( 498-507) ▪ 继体天皇 ( 507-531) ▪ 安闲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钦明天皇 ( 539-571) ▪ 敏达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极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齐明天皇 ( 655-661)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统天皇 ( 686-697)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圣武天皇 ( 724-749)

孝谦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称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阳成天皇 ( 876-884)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圆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一条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三条天皇 ( 1011-1016) ▪ 后一条天皇 ( 1016-1036) ▪ 后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后冷泉天皇 ( 1045-1068)

后三条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鸟羽天皇 ( 1107-1123)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卫天皇 ( 1141-1155) ▪ 后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条天皇 ( 1158-1165)

六条天皇 ( 1165-1168) ▪ 高仓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后鸟羽天皇 ( 1183-1198)

土御门天皇 ( 1198-1210) ▪顺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后堀河天皇 ( 1221-1232)

四条天皇 ( 1232-1242) ▪ 后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后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龟山天皇 ( 1259-1274)

后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见天皇 ( 1287-1298) ▪ 后伏见天皇 ( 1298-1301) ▪ 后二条天皇 ( 1301-1308)

花园天皇 ( 1308-1318) ▪ 后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后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长庆天皇 ( 1368-1383)

后龟山天皇 ( 1383-1392) ▪ 光严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后光严天皇 ( 1352-1371) ▪ 后圆融天皇 ( 1371-1382) ▪ 后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称光天皇 ( 1412-1428) ▪ 后花园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门天皇 ( 1464-1500) ▪ 后柏原天皇 ( 1500-1526)

后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亲町天皇 ( 1557-1586) ▪ 后阳成天皇 ( 1586-1611) ▪ 后水尾天皇 ( 1611-1629)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后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后西天皇 ( 1654-1663) ▪ 灵元天皇 ( 1663-1687)

东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门天皇 ( 1709-1735) ▪ 樱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园天皇 ( 1747-1762)

后樱町天皇 ( 1762-1770) ▪ 后桃园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明仁天皇 ( 1989-2019) •德仁天皇(2019--)

参考文献

  1. 续日本纪:卷廿一淳仁纪一 .古事记 ~往古之追慕~[引用日期2012-05-25]
  2. 佐藤长门.日本古代王権の构造と展开.日本:吉川弘文馆,2009年
  3. 木本好信.万叶时代の人びとと政争.日本:おうふう,2008年
  4. 伊文成等 .日本历史人物传 (古代中世篇)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 :54页 .
  5. 淳仁天皇: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2019年3月1日 - 淡路公即被废黜的淳仁天皇。 作为对中国最“讲义气”的日本天皇,淳仁天皇在唐朝发生大变乱之际,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准备出兵助唐平乱,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