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良渚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8:45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是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总面积34平方公里,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1]。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其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

1994年良渚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发掘

发现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当时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带的古荡遗址发掘时,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与其家乡良渚一带常见的出土器物极为相似,便经西湖博物馆同意支持,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间,在良渚一带进行了三次试掘,发现茅庵里、棋盘坟等12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2]类似,揭开了长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随后,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在环太湖流域不断被发现,与龙山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明显。

人物生平

十七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3]

命名

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的考古学家夏鼐将这一文化类型命名为“良渚文化”。

遗址分布

良渚遗址群的分布范围北至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南至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起瓶窑镇毛园岭,东至良渚近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0°22′36″至30°26′17″,东经119°56′41″~120°3′28″,东西跨度约11.5公里,南北跨度约7公里。根据《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面积约42.04平方公里,其范围内分布着135处遗址;重点保护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这些遗址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共同体,遗址之间存在关联。多数遗址是在较长时期内由连续或间断的文化活动累积形成的,也有少数遗址如莫角山大型基址、反山贵族墓地是经过规划、在较短的时期内堆筑完成。

良渚遗址分布面积大、遗址点密集、文化内涵丰富,遗存种类多样,包括墓地、祭坛、村落、大型礼制建筑基址、防护工程、手工作坊、农耕区等。良渚遗址群以莫角山为中心,以姚家墩、庙前等为次一级中心,形成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级差式格局。

视频

良渚遗址宣传片 相关视频

良渚遗址宣传片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三分钟看懂良渚古城遗址厉害在哪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