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進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4:02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介紹

在该市还有一座同名的新圣彼得新教教堂,以及老圣彼得教堂(天主教和新教各有一座),但是都要古老得多。

这座教堂用粉色和红色砂岩砌筑,建于1889年到1893年,德国统治时期,建筑师为Skjold Neckelmann和August Hartel,新罗曼式风格,拥有阿尔萨斯最大的穹顶(内部高度50米,最大内径十八点五米)[1].

2006年,嘉禄·富高的雕像安放在教堂前。

王豫(1768-1826) 字应和,号柳村,又号翠洲农、小辋川主人,镇江人,后移籍江都。丹徒附监生,工于诗,诗风清淡,集名《种竹轩诗抄》。先后辑印《群雅集》、《群雅二集》、《江苏诗征》、《京江耆旧集》、《于喁集选》等,保存了许多湮没不传的诗人姓名和作品。《江苏诗征》由阮元领衔,实际是王豫住在焦山选的,在此留下了“诗征阁”的名称,共183卷,收录了3000多位江苏诗人的作品。《京江耆旧集》是他和张学仁合选的。   王豫和张学仁、吴朴庄、应让、鲍文逵、顾鹤庆、钱之鼎等结成七子诗社,有合刻的《京江七子诗抄》。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陳進東

圖片來自peoplenews

|}

陳進東(1907年-1988年),臺灣醫師、政治人物,宜蘭縣羅東鎮人,曾任羅東鎮民代表、宜蘭縣議會議長、宜蘭縣縣長

生平

生於臺灣日治時期,本姓江,三歲時過繼至「欽加二品游擊」羅東門閥陳輝煌之子陳振光為嗣,早年苦修漢文,先後拜三星黃熾、員山張鏡光、羅東賴犧楨、宜蘭蘇璧聯、李先麟等名師,專能絕句。日本長崎醫科大學畢業,在宜蘭行醫,本業為婦產科,兼看內科小兒科等,還自學中醫[2],視病如親,且時常減免病患的醫藥費,深受地方民眾感戴。陳進東由於是知名醫師,又是望族,以熱心公益、年輕有為的形象流傳於宜蘭境內,家家戶戶都想把女兒嫁給陳進東,宜蘭諺語稱:「陳進東嫁會著,較贏珍珠買一石」[3][4]

二次大戰時,臺灣總督府皇民化改姓名運動勃興,公家要求進東改日本姓名,進東不願配合,被徵調到呂宋擔任軍醫,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返臺,在羅東開設大同醫院<。

1947年二二八事件國民黨軍隊除暴,地方精英未免於難,進東向上天許願,逃過一劫。後為還願,建造了冬山三清宮,祀奉三清道祖玉皇上帝等神祇。陳進東頗熱心臺灣民間信仰,還在烏石港董慶寺題碑,文筆清麗,看得出文言功底,而後因國民黨政府認為是「鼓吹巫醫迷信」,迫廟方拆除。

1958年以最高票當選為第四屆宜蘭縣議會議員,被選為議長,後又連任。1964年至1973年擔任宜蘭縣長,連任成功。任內頗有治績,如試辦九年國教蘇澳港增建工作、冬山河水利工程等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