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伦敦的蓝色牌匾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2:27的版本 (add)

伦敦的蓝色牌匾(London Blue Plaques Scheme)

伦敦蓝色牌匾计画,是纪念曾在城市活动的杰出历史人物。

蓝色牌匾(Blue plaque)是一种安置在公共场合的永久标记,作为一个历史记号。

1866年英国政治家威廉·尤尔特(William Ewart,1798 – 1869)首次正式提出蓝色牌匾计划,以标记知名人物的家或工作场所。

1986年以来,英国文化遗产(English Heritage)就开始实施伦敦蓝色匾计划,当时该计划已经存在了120年。在此之前,它由三个机构(皇家艺术学会),伦敦县议会和大伦敦议会接连运作。 [1]

在伦敦以外,许多地方议会,公民社会和其他组织也采用类似的匾额计划。

2000年至2005年,《英国文化遗产》试行了一项国家项目,但发现已经覆盖了很多领域,因此他们决定保留仅伦敦地区的重点。

目录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2]

梅尧臣是中国北宋诗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其早期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后诗风变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反对浮艳空泛。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之二、《猛虎行》等。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如《鲁山山行》,细腻地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等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为了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诗中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本。

梅尧臣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3]

第一个牌匾颁给诗人拜伦

1867年,第一个牌匾颁给已逝的诗人拜伦(Lord Byron)故居,可惜该建物于后来拆毁。

现存的最古老牌匾则为同年颁予法国末代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流亡伦敦的寓所,当时他本人仍健在。 [4]

起初,牌匾的颜色、形状与材质均五花八门未得统一;直至二战后,由中央艺术与工艺学院(Centr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即后来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于1938年设计的蓝色圆形,才成为定制。

颁发牌匾的条件

是在二战后才确立的:

(一)纪念对象须逝世满20年,如此其历史定位才有充分时间盖棺论定。

(二)挂牌之建筑物需为纪念对象生前确实曾驻、且留存至今者,亦即不可以为原址重建之新建筑物。

设置牌匾的原则

同一纪念对象只能有一个牌匾。

同一建筑物最多只能有两个牌匾。

除了个人以外,团体或事件也能成为纪念对象。

受颁牌匾之建筑物,外观需大致符合纪念对象在世时之状况。

受颁牌匾之建筑物,需可从公共道路上看见。

公共建筑物如教堂、学校或剧院等,因与太多人物皆有关连,故不列入考虑。

每年三次挂牌提案的审查

主办单位的“蓝色牌匾审议小组”(Blue Plaques Panel)每年进行三次挂牌提案的审查,决定驳回或入围。入围之提案因后续研究、建筑物所有人同意书取得,以及牌匾手工烧制所需时间,至少需历时两至三年才能挂牌。若提案所述建筑物为具文化资产地位的“登录建筑”(listed buildings),则程序更为复杂。

主办单位除在网站上以不同专题(如非异性恋者、奥运选手、女权运动家、喜剧演员、欧陆作曲家、莎士比亚戏剧剧作家及演员)引发大众对牌匾的兴趣外,也研发手机App,让使用者循导览路线一探苏活区(Soho)名人史迹,或搜寻所在位置附近牌匾及特定人物的牌匾;此外,也推出牌匾餐盘等周边商品。主办单位接受单笔或定期捐款,而大笔捐款者甚至可望获颁自己的牌匾。

伦敦蓝色牌匾计画,因提高了人们对特定建筑物历史重要性的意识,促成了若干建筑物的成功保存,甚至成为登录建筑。

但也有例外:马克思(Karl Marx)在伦敦的故居,于1937年获颁牌匾后,便屡遭恶意破坏,使屋主不愿再保有牌匾,后来更拆毁该建筑。

无论如何,伦敦蓝色牌匾计画确实引起了伦敦境内各区、英国国内其他城市,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仿效,也鼓励了其他针对特定类别人物如演艺人员或黑人的牌匾计画。

性别不平等指控

伦敦蓝色牌匾计划,一直受到性别不平等指控的困扰,因为据估计,在950幅匾额中,只有14%庆祝女性。

2018年,伦敦议会呼吁该组织解决这一问题,并在首都附近纪念更多妇女。

2020年初,伦敦蓝色牌匾计划宣布将引入六种新牌匾,以庆祝妇女的成就。 [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