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2月20日 (一) 01:09 由 Hui0721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226 佛教宗派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雜密,漢傳佛教中,將密宗分為純密與雜密兩大系統,雜密為對純密傳入前就已經譯出的各種密續的概稱。為密宗的一個分支,也是佛教中最早發展出的密宗流派。又稱事續、事部、所作怛特羅(梵語:kriyā-tantra,標準藏語:bya-bahi rgyud)。

概論

藏傳佛教將密宗分為四大系統,漢傳佛教所稱的雜密,相當於是其中的事續。被稱呼為事續,因為修行此部需要倚靠外部的儀軌及咒語才能夠得到相應。雜密部多為儀軌、真言,火供,講究神通等內容。在胎藏界與金剛界密續(此二部稱為純密)出現之後,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

源流

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竺法護,以及之後的曇無讖也開始把密教經典譯至漢地。

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譯出胎藏界與金剛界密續之後,這兩部密續被稱為「純密」。它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災,乃至於驅使鬼神、詛咒敵人,包羅萬象。

與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中國傳統的道教,西藏的苯教,與中亞的薩滿教,有許多相似與相關之處。相對於純密,在它們之前譯出的密教經典與咒語,都被稱為「雜密」。

分類

後人將雜密分成三部:

  1. 佛部:以釋迦牟尼佛為部尊,文殊師利菩薩為部主,佛眼佛母為部母。
  2. 蓮華部:以阿彌陀佛為部尊,觀世音菩薩為部主,白衣觀自在為部母。
  3. 金剛部:以不動如來為部尊,金剛手菩薩為部主,忙莫計菩薩為部母。

經典

雜密與純密經典的最大區別是,雜密經典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但是純密經典是以毘盧遮那佛為教主。東晉失譯《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四卷、梁代失譯《陀羅尼雜集》十卷。雜密的根本經典是《持明咒藏》,即所謂《金剛大道場經》十萬頌,於唐代永徽三年(652)由阿地瞿多譯出,名為《陀羅尼集經》,共十二卷。

參考資料